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162篇
航空   2128篇
航天技术   156篇
综合类   169篇
航天   32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112.
113.
陈静  单勇  张靖周  张序墉 《推进技术》2023,(11):153-164
为降低加力状态下二元塞锥表面温度和喷管红外辐射强度,对塞锥进行冷却结构设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引气结构、冷却通道高度和冷气入口总压比对塞锥冷却和喷管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塞锥冷却后其表面温度和喷管红外辐射强度显著降低;引气腔内无冲击板时,引气角度的改变引起射流核心区位置的变化,造成塞锥头部和前缘展向温度分布差异明显,引气角度为90°时塞锥表面最高温度要比30°和60°的模型高50K;加装冲击板后,冷却通道内的流量分配和塞锥前缘的展向温度分布得到有效改善、塞锥头部的换热得以增强,但同时会引起较大的总压损失,因此相同入口总压比下,加装冲击板后冷却流量降低、塞锥外表面温度升高;随着冷却通道高度增大,冷气流量增加、流速降低,故存在一个最佳通道高度使得塞锥冷却效果最好;以塞锥无冷却为基准,入口总压比为1.0~1.8时,塞锥外表面最高温度降低了470~590K,0°探测角上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25%~33%。  相似文献   
114.
吴榕  缪克克  侯昶 《航空动力学报》2023,(12):2817-2828
通过模拟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涡轮叶片通道内部V型间断肋的传热特性。主要探究了各结构参数(间断位置,分离肋长度,分离肋后置距离)对通道的传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扰流肋结构(直肋,60°斜肋,60°V型肋),V型间断肋在壁面平均相对努塞尔数,综合传热系数以及温度分布均匀性上更具优势。通过改变间断参数,能大幅提高V型间断肋的综合传热系数。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当间断位置为2.5 mm,分离肋长度为10.0 mm,分离肋后置距离为9.6 mm时,通道具有最佳的传热性能。在雷诺数为30 000下,与带有直肋的通道相比,优化后的V型间断肋的平均努塞尔数提高了35.75%,综合传热系数上升了28.95%。  相似文献   
115.
针对带扇形气膜孔的三维弯扭的高压涡轮一级导叶,采用压力敏感漆传质类比测量技术,研究了不同密度比与质量流量比下叶片的全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叶片气膜冷却效率随密度比和质量流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冷气密度比从1.0增加到2.0时,叶片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升6%~32%。气膜冷却效率随密度比呈现非线性的变化,冷气密度比从1.0增加到1.5时,气膜冷却效率的增幅较小,密度比从1.5增加到2.0时,气膜冷却效率的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116.
为了验证周向单槽机匣处理调控高压涡轮叶尖泄漏流的效果,本文在GE-E3高压涡轮第一级的机匣上引入周向单槽式机匣处理,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周向单槽的轴向位置、槽宽和槽深对叶尖泄漏流调控的影响及周向单槽调控叶尖泄漏流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周向单槽的引入虽然会使叶尖泄漏涡尺寸变大,但会显著降低叶尖泄漏涡及机匣通道涡的强度,使得涡轮转子通道内流动总损失降低,涡轮级效率提高。在设计工况下获得的最优结构参数的周向单槽,可以使涡轮转子通道内的流动损失相对减小9.10%,涡轮转子的效率提高0.40%,级效率提高0.85%。同时发现设计工况下获得的最优结构参数的周向单槽结构,在非设计工况时也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7.
针对当前理论爆热仅有概念没有计算实例的现象,通过测试不同样品量的推进剂定容爆热并对最佳质量的燃气进行气相色谱实验,分析了最小自由能法计算推进剂燃烧产物的应用界限。研究认为,最小自由能法只能用于计算发动机燃烧室高温下的绝热定压燃烧产物,不适用于计算常温下的爆热产物。提出并明确了推进剂理论定压和定容爆热的计算方法;建立并验证了降温到298K燃烧产物的确定方法。针对当前推进剂燃烧效率大多为定性评判的现象,将爆热效率定义为实际定容爆热与理论定容爆热之比,用来定量表征推进剂的燃烧效率,可以实现用少量推进剂对其燃烧效率进行综合评判,尤其适用于推进剂配方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118.
美国空军正加紧进行提高燃油效率和替代能源技术的研究,以解决美国空军当前和未来运输机和加油机燃油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9.
<正>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系统是我国目前大范围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道路、桥梁、停车场的不停车收费系统。这种收费系统每车收费耗时不到2s,其收费通道的通行能力是人工收费通道的5~10倍。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服务功能之一。建立ETC技术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停车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随着近期全国各枢纽机场客流量的猛增,作为停车场  相似文献   
120.
为获得脉冲激光能量对含能液态工质推进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基于激光器、高速相机、扭摆搭建的测试系统对二硝酰胺铵(ADN)基液体工质的吸收性能、烧蚀性能、推进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DN基含能液体是一种理想的液体工质,吸收系数达354.05cm-1,吸收深度为28.24μm。在0~63.97mJ能量范围内,增大激光能量有利于提高ADN基液体工质的推进性能。在激光能量为63.97mJ时,ADN基液体工质的推进性能达到最优,对应的推进性能参数分别为:冲量53.31μN·s,冲量耦合系数0.8757mN·s·J-1,比冲281.59s,能量转化效率122.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