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3篇
  免费   616篇
  国内免费   481篇
航空   3014篇
航天技术   236篇
综合类   467篇
航天   37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亚细亚之翼     
在研制隐身战斗机的热潮中,亚洲一直是被忽略的角落。不过,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逐渐显露出力求在世界航空舞台上争取一席之地的决心。——编者  相似文献   
122.
SA-2:该类导弹有两处特殊设计:输油管路暴露于表面,以及不对称机翼设计。燃料箱安装在导弹前部,随着燃料消耗导弹重心逐渐前移,使导弹始终保持良好的机动性。暴露于导弹表面的输油管路将燃料输送至尾部发动机,同时使导弹的滚转趋势增强,不对称机翼设计正好抵消了由管路引起的滚转效应。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126.
典型再入返回器气动特性对比与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返回器气动特性研究对宇宙飞船的研制起着先导和制约作用。文章对Apollo、CEV和类Soyuz这3种典型的轴对称钝头体再入返回器气动布局进行了气动特性的对比分析,发现与Apollo、CEV相比,类Soyuz外形的升阻比偏小,无法满足以第二宇宙速度载人空间再入返回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几何参数(包括倒锥角和球冠半径)变化对类Soyuz外形返回器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从中得到类Soyuz外形的改进方向,提出了一种以类Soyuz外形为基础的改进设计外形,并对该外形的升阻特性、稳定性和配平特性等相关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对几何外形参数的调整优化来提高类Soyuz外形的升阻比,从而达到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的升阻比要求,这样的技术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7.
某型蒸发式稳定器气动及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兆波  金捷 《火箭推进》2013,39(3):27-31
为解决亚燃冲压发动机在高速低温来流条件下的可靠点火、火焰稳定和高效燃烧问题,对某型蒸发式火焰稳定器分别进行了冷态流场和燃烧流场的数值研究,并与常规V型火焰稳定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范围内,蒸发式稳定器随来流速度的增大,总压恢复系数和停留时间明显减小,回流区长度、回流率和燃烧效率变化不大;与相同槽宽的常规V型火焰稳定器相比,回流率明显减小,总压恢复系数、回流区长度和停留时间略有减小。蒸发式稳定器后部形成明显的回流区,且基本上不受外部主流流动的干扰,通过单独控制稳定器局部供油,可以使稳定器在最佳油气比下工作,有利于在高速来流条件下可靠工作。  相似文献   
128.
分析了批产航天器小批量、多状态的特点,描述了这些特点给航天器研制带来的设备布局设计难题;提出了以舱板布局作为基本配置单元进行设备布局的方案,通过特殊设备识别、配置矩阵制定、配置状态转化、配置状态编码和配置组合等步骤,实现批产航天器设备布局状态控制;最后,结合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说明了导航卫星设备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29.
针对变形飞行器的发展现状、气动建模、动力学建模以及控制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阐述了变形飞行器的定义及变形需求,再从四个方面梳理了变形飞行器的技术优势。针对不同的机翼变形方式,对飞行器各种变形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将变形飞行器与固定外形飞行器的气动机理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变形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特点;结合变形飞行器自身特性分析了飞行控制的特点及难点,并详细阐述了各类变形飞行器的控制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分析了变形飞行器的发展趋势:深化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从材料、结构及控制等领域全方面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变形飞行器的工程化、自主化、智能化应用。  相似文献   
130.
亚轨道可重复使用飞行器(SRLV)气动布局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轨道可重复使用飞行器(SRLV)要求具备良好的全速域、宽空域可控飞行能力,大范围机动能力和水平着陆能力,所涉及的气动问题几乎包括了从低速到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和稀薄气体动力学的各个领域,因此满足飞行任务的先进气动布局是SRLV设计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针对这一复杂气动问题,采用基于Kriging响应面方法的优化方法对气动布局开展了工程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研究工作,获得了满足设计要求的气动外形,可应用于工程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