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9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238篇
航空   2019篇
航天技术   121篇
综合类   260篇
航天   11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绕丁坝流动结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流动显示和片光源技术,对绕丁坝的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以便了解丁坝参数对流态的影响.实验是在水槽中进行的.发现在丁坝的上游会形成马蹄涡,在丁坝的背风面会形成卡门涡.按雷诺Re数的大小可以把绕丁坝的流态分成4种类型:定常单个马蹄涡、非定常单个马蹄涡、非定常双马蹄涡Ⅰ及非定常双马蹄涡Ⅱ.实验表明丁坝的交角及丁坝的个数对丁坝的流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冲击射流的PIV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PIV技术对出口内径为10mm的冲击射流进行了不同距离(2d、3d、6d、8d),不同压比(1.2、1.5、1.8、2.0、2.3、2.8)下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和图像处理等手段对冲击射流的流场分布、涡结构进行了适当的总结。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规律。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Re数对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及气动力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细长拱柱旋成体大迎角绕流不同截面测压结果分析,探讨了绕流舶数对非对称涡结构和气动特性的影响,得出舶数不仅影响分离线位置和绕流流态结构,而且影响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及其分离涡的强度,非对称性的出现与细长体两侧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和分离涡的强度不等存在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同种流态下,两侧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和分离涡强度不等是造成侧向力的主要原因;在两侧不同的流态下,转捩不对称是产生大侧向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雷诺数对压气机及双轴涡喷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6.
声激励增升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二元后台阶低速风洞实验表明,用内部声激励控制脱落旋涡能够获得有利的增升效应。实验还得出激励频率、旋涡自然脱落主频及旋涡脱落主频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模型表面压力随声压级及频率变化的规律。本文将对二元翼型及三角翼等内部声激励的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陆航某团发生的发动机涡轮转子卡滞故障,从分析故障现象和有关数据出发,查出了卡滞故障发生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细长尖头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涡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细长尖拱旋成体大迎角背风侧非对称涡系结构以及与沿轴向交变的侧向力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求解的是N-S方程,采用Jameson中心格式,湍流采用修正的B-L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在头部开始产生非对称涡,形成二次涡的机理以及在背风侧形成集中涡的过程.从而说明了采用集中涡来模拟这类流场的正确性,表明了二次涡对多个脱体集中涡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4年5月10日至11日贵阳机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天气系统中正压性和斜压性对降水的作用。结果表明:θe面陡立且南侧暖湿气流活跃,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形成目。陡峭密集区,密集区内暴雨容易发生。对流层高层及平流层高位势涡度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造成强对流天气,对流层低层湿正压项负值区的移动反映了强对流过程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过程,湿斜压项的高值中心区与暴雨的落区相一致,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