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4篇
  免费   722篇
  国内免费   540篇
航空   5253篇
航天技术   626篇
综合类   547篇
航天   199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文章深入分析高超飞行器与临近空间大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过程,激波加热及粒子碰撞产生等离子体的物理机制,并利用磁热屏蔽效应在高超飞行器模拟器与高速定向流间建立磁化等离子体鞘层,大幅降低中性激波气体向飞行器的能流传递,从而为高超飞行器提供有效的热防护作用。通过两次比对实验验证了磁热屏蔽效应的有效性及工程实施的可行性,为今后研制高韧性、超轻质、可重复使用热防护复合材料提供了实验数据,奠定了技术基础。实验中利用层流等离子体源作为高能流密度热源是热防护实验装备上的创新,层流等离子体源能流截面大、能流密度高,可以针对高超飞行器表面热效应进行全尺寸的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932.
为实现对飞行器高热流密度热流的长时间测量,文章提出了一种以与高导热金属蜂窝材料复合的相变材料作为热沉的热流计,利用相变材料的潜热持续吸收热流计所接收的热量,可以对1 MW·m-2的热流密度持续测量2000 s以上。利用显热容数值方法建立了高热流密度长时间持续测量的分析模型,研究了热沉相变材料的热导率、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等物性参数对测量方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选取热导率较大、相变温度较低且高于初始环境温度,以及相变潜热较大的相变材料作为长时间高热流密度测量的热沉材料。  相似文献   
933.
2015年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启动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质量工作必须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一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航天质量提升工程,全面落实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各项要求,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全年质量工作重点:1.扎实推进航天质量提升工程。各院、各专业公司要按照航天质量提升工程的总体方案,以"瓶颈突破工程、精品塑造工程、用户满意  相似文献   
934.
<正>第33届IADC(the Inter-Agency Space Debris Coordination Committee,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会议于2015年3月29日—4月2日在美国休斯敦市举行,会议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主办,由约翰逊空间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承办。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乌克兰、日本、印度、加拿大、韩国、ESA等13个国家和航天机构的120多位  相似文献   
935.
2014年12月16—18日,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航天指挥与控制论坛在北京召开。沈荣骏院士、戴浩院士、龚惠兴院士以及来自全国指挥与控制领域、各大航天系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出席这次会议。戴浩院士指出,太空是全球共有资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再生资源。空间技术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领域,是智慧和劳动的结晶。随着信息  相似文献   
936.
正张履谦,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及航天电子技术专家。抗美援朝期间为部队解决雷达抗干扰问题,为中国电子对抗事业做了开创性工作。1957年从事航天技术工作,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参加其抗干扰研究,地空导弹多次击落U-2高空侦察机。张院士负责研制多种远程精密空间跟踪和引导雷达,拓宽了雷达应用;并主持研制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帮助  相似文献   
937.
不同于传统惰性材料的空间碎片防护结构,含能材料防护结构在超高速撞击下的冲击起爆特性是其防护能力得以提高的根本原因。PTFE/Al含能材料防护结构的冲击起爆特性改变了弹丸强冲击载荷下的破碎机制,弹丸内部的冲击压力对于分析含能材料在超高速撞击下的防护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超高速撞击试验中回收的PTFE/Al防护结构后板进行损伤特性分析,获得了对应速度条件下弹丸的破碎特性。基于一维冲击波理论,分析PTFE/Al靶板在超高速撞击条件下的冲击响应过程,结合考虑化学反应效率的热化学反应模型,获得了弹丸在碰撞与爆炸联合作用下的载荷特性,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获得该材料完全反应的临界撞击速度约为1800 m/s,弹丸的临界破碎速度为2875 m/s,小于铝防护结构中对应的临界破碎速度。给出了弹丸在PTFE/Al、铝两种防护结构中产生相同冲击压力时对应的临界速度,分别为弹道段的800 m/s和破碎段的3580 m/s。  相似文献   
938.
探月工程三期研制的月球取样返回器与轨道器间采用导向装配方式,装配后存在一定预应力,同时在轨两器分离时受空间环境作用而出现热变形,引起的分离阻力会对两器的正常分离产生影响。文章对返回器与轨道器的分离阻力进行分析和测量,并开展相关地面分离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轨环境引起的分离阻力约为366 N,地面装配应力引起的分离阻力约为160 N,两器分离速度约为0.24 m/s。研究结果可为轨返两器的分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9.
周武  李文武 《航天》2014,(12):32-33
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联合主办的“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10月14日下午在香港正式启动,比赛获奖的实验设计方案将有机会在“天富二号”太空实验室进行实验示范。  相似文献   
940.
以二氨基呋咱(DAF)为原料,经氧化、硝化、中和反应合成出3,3'-二硝胺基-4,4'-偶氮呋咱二肼盐(Hy2DNAAF),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热性能、机械感度性能、爆轰性能、单元推进剂和Hy2DNAAF-CMDB推进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y2DNAAF的热分解峰温为208℃,特性落高为25.7cm。Hy2DNAAF的理论爆速为8635m/s,理论爆压为32.61GPa,Hy2DNAAF单元推进剂的理论比冲为2717N·s/kg,特征速度为1734.3m/s。Hy2DNAAFCMDB推进剂的理论比冲为2 522.9N·s/kg,特征速度为1591.1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