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航空   833篇
航天技术   76篇
综合类   94篇
航天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71.
从螺旋桨设计出发,通过设计合适的螺旋桨,得到有利的螺旋桨滑流形式,进而改善螺旋桨/机翼构型中机翼的气动特性。通过改变螺旋桨径向拉力分布控制螺旋桨滑流,提出一种根据给定拉力分布进行螺旋桨设计的方法,并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将最小能量损失设计的螺旋桨与不同拉力分布形式设计的螺旋桨应用于多螺旋桨/机翼构型中,研究螺旋桨变化对其后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螺旋桨拉力分布能够改变螺旋桨滑流,进而改变后方机翼的气动特性。拉力分布较为和缓的螺旋桨,虽其本身效率有所下降,但能够对后方机翼带来增升减阻的效果,相比于最小能量损失设计结果,升阻比可提高994%。  相似文献   
872.
提出了一个大型飞机复合材料机翼受强度约束条件下的优化问题,基于机翼结构的初步设计进行了设计优化。通过OptiStruct商业软件来完成优化过程,OptiStruct是一个效率高、精确独立的有限元求解器,目前也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中。根据设计目标,优化过程中将机翼上下蒙皮复合材料的层压厚度作为设计变量,优化后的结构重量减少了25.07%。在实际生产限制条件下,为了使设计结果趋于保守,对优化后的层板厚度进行了调整,适当增加了厚度,导致结构重量略有增加,但是最终的重量减少仍然超过20%,证明该方法在实现复合材料机翼结构的轻量化设计中具有实用性,可在机翼设计阶段的静强度评估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873.
在飞机打样设计阶段除了需要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颤振稳定性要求,根据相似理论,并利用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对某机翼低速颤振吹风模型的动力特性-包括模型的一阶弯曲、一阶扭转和二阶弯曲频率进行了设计。改变了过去那种凭经验反复试凑的设计调参方法,提高了模型设计的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具有良好工种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4.
超临界翼型Gurney襟翼增升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FL-21风洞中进行了高速情况下Gurney襟翼对超临界翼型增升实验研究.0.5%C、1.0%C、1.5%C和2.0%C高度的Gurney襟翼分别使翼型最大升力系数提高了6.0%、12.4%、21.7%和22.3%,其中,1.5%C高度的Gurney襟翼使翼型获得了33.2%的最大升阻比增量.其增升机理则是由于Gurney襟翼前表面压力增强,而其下游底部吸力增加,此压力梯度直接导致翼型总环量增加.   相似文献   
875.
碟形升力体飞行器采用了翼身融合的小展弦比气动布局.利用重心前移方式解决了横向稳定性问题,其效果在模型试飞实验中得到了验证.由于展弦比小而导致诱导阻力较大,为减小诱导阻力,在风洞中对一种后掠鱼鳍形小翼进行了吹风试验.模型安装翼尖小翼后,风洞测量其最大升阻比在30m/s风速下提高了70%.在试飞模型中验证了这种小翼不仅可以增大载重量而且增强了横向稳定性.为进一步了解碟形升力体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利用数值方法对升力体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数值结果显示,由于展弦比小,升力体翼尖处诱导旋涡对升力体的气动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76.
基于N-S方程串并行计算的机翼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典型的大展弦比和中等展弦比机翼在0.7~0.9马赫数区间进行了串行和并行计算的数值校验,证实了以N-S (Navier-Stokes)方程为主控方程的串行和并行流场求解器的正确性,并讨论了并行效率和加速比.结合Powell算法,讨论了在确定的机翼平面形状和翼型的条件下,以升阻比最大为目标的三维机翼截面翼型最大厚度与扭角的优化设计.算例结果表明,厚度的非线性分布和负的扭角会改善机翼流场的流动状态,使机翼的升阻比得到提高,优化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7.
氢动力无人机大展弦比机翼静气弹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动力超长航时无人机(UAV)为背景,针对其大展弦比轻质复合材料机翼,采用强耦合方法求解了几何非线性变形下的静气弹特性,对比了弹性机翼与刚性机翼的气动性能,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刚性机翼的弹性气动力修正方法。结果表明:相比刚性机翼,弹性机翼巡航状态下的升阻比降低3.2%,滚转力矩导数和偏航力矩导数显著增大,对飞机的气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基于刚性计算结果,对大展弦比机翼进行气动修正,是一种有效的大展弦比轻质机翼气动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878.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后缘主动变弯度技术的机翼能够改善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其气动特性的研究对于未来可变形机翼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柔性后缘可连续变弯度二元机翼为研究对象,在Fluent计算平台上采用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S-A)湍流模型进行气动力数值研究,从压力分布、流场结构和机翼变形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可变形机翼的气动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可变形机翼升力线斜率和最大升力系数与常规带简单襟翼的机翼基本一致,但失速攻角较小;在失速之前,可变形机翼具有较高的升力系数和升阻比,但同时产生较大的低头力矩。柔性后缘下偏到一定角度可以抑制后缘涡的前传,在失速后升力系数出现缓慢上升,增大了有效攻角的范围,具有较好的失速特性。   相似文献   
879.
介绍了机翼摇滚低速风洞试验技术,并对试验装置、试验方法、数据采集等进行了描述。重点讨论了一种歼击机模型在气动中心低速所4m×3m风洞进行的机翼摇滚风洞试验的典型结果。最后对形成机翼摇滚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80.
介绍了斜置机翼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根据超声速机翼经典理论,说明了斜置机翼可有效减小高速飞行阻力的原因及其可变几何外形的能力;分析了斜置机翼独特的非对称布局带来的非线性高度耦合的气动特性和飞行动力学特性,并阐述了针对这些特性所需的各个方面的设计;最后对斜置机翼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