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84篇
航空   323篇
航天技术   315篇
综合类   93篇
航天   2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为了预报dock对自主水下机器人(AUV)水动力性能的影响,提高AUV水下对接成功率,提出一种多块混合网格结合动态层方法和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的方法,应用于基于离散螺旋桨的AUV自航对接的类物理数值模拟。所提方法采用移动子区域代替传统的移动边界,可提高数值计算效率。在验证了AUV自航试验速度的基础上,对AUV自航对接的水动力和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UV在螺旋桨定转速300 r/min推进作用下,自航对接时间约16 s,终端速度为0.75 m/s。对接速度满足对接碰撞需求。dock对AUV运动影响:在对接井口B点之前起阻碍作用,在B点之后起吸附作用。AUV对接阻力增加2.4%,增幅小,可实现与dock对接。   相似文献   
852.
运用实验分析法,对863直角坐标机器人进行了动态特性测试.测量了机器人在空载和负载工况下,终端突然停止运动时的振动波形和衰减时间;进行了机器人在工作范围内典型位置的振动模态分析;提出了改善直角坐标机器人动态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3.
可重构履带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控制方法实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开发了用于完成复杂地形侦察作业的可重构履带机器人.从可重构机器人的特点出发,研究了模块化的机械电气结构和控制方法实现.设计实现的可重构机器人由4个基础运动模块,3个连杆模块和2个转动关节模块组成,通过各个模块的不同组合形式,实现了机器人构型的可重构.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体系,研究实现了机械构型发生改变时,基于ARM(Advanced RISC Microprocessor)的实时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可重构.通过模拟楼宇内房间侦察作业,验证了可重构履带机器人具备复杂地形环境适应能力和简单方便的可重构性能.  相似文献   
854.
面向复杂曲面的爬壁机器人机构及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表面附有轨道的复杂曲面,提出了一种能够沿轨道移动的爬壁机器人机构.由于环境约束的复杂性,提出了功能分离的模块化机构设计思想,将机器人的功能划分为攀爬及姿态调整和沿轨道移动两种功能,并相应地设计了两套运动机构.四足爬行机构实现机器人的攀爬及姿态调整功能;轮轨机构完成沿轨道快速移动功能.对抓持与姿态调整运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球形曲面为例,得出相关关节控制变量的解析表达式.定性地分析了机构在其它曲面下,相关关节的变化形式.理论分析及设计实例表明机构对布有轨道的复杂曲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55.
线驱动拟人臂机器人机构与前向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手臂上的安装电机由于自重对拟人臂机器人承载能力和运动灵活性造成的影响,基于最新人臂仿生和并联机器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种用线驱动的并联机构替代手臂的肩、腕关节的串并联结构,并将驱动电机安放在基座上.讨论了从各个关节到基座的驱动绳索的走线方式及关节之间的耦合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前向运动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末端相对于基础坐标系的位姿态正解.由给出的两组数值解实例,在ADAMS环境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56.
串并联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一套完整的微操作机器人实验系统,该机器人系统是在一种用于微操作的新颖的串并联机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针对串并联微动机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电容式测微仪与计算机视觉系统相结合的运动学标定方法.同时,为实现对压电驱动元件的精确控制,采用了一种参数切换的变速积分PI(Proportional-Integral)控制算法,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微动画图实验,得到了理想的圆形和矩形轨迹图形.实验结果表明,该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及控制、标定方法对完成高精度微操作任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57.
被动冗余度空间机器人动力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被动冗余度空间站机器人的动力学控制问题,包括非完整系统的运动规划,渐进稳定的动力学控制规律;在动力学控制中,利用被动冗余度机器人“非完整自运动”的运动学优化方法完成机器人的动力学控制,构造的动力学闭环控制律保证机器人运动过程中末端跟踪期望的运动轨迹,通过三连杆空间站机器人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了得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858.
使用PUMA560机器人作为惯性元件测试台,设计并实现了机器人的垂向对准和加速度计阶跃翻滚试验。证明了使用机器人作为惯性元件测试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9.
860.
关节型机器人主连杆(手臂)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适用于工程设计的关节型机器人的主连杆(手臂)几何参数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工作空间正逆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用优化技术,求得最小包容工作空间的主连杆几何参数,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