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84篇
航空   323篇
航天技术   315篇
综合类   93篇
航天   2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导航机器人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导航机器人的结构求出运动方程,建立了机器人的误差数学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导航机器人的位姿精度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机器人在工作空间内的位姿精度的分布情况及其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822.
机器人的力反馈、主动柔顺控制和模糊神经网络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力/位并环控制策略,建立了相应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实施了力/位并环控制算法,在AdeptThree精密装配机器人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3.
并联机床的结构实际上是并联机器人机构.分析并联机床所采用的并联机构的自由度,发现并联机床基本上基于三、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开发的,其他自由度的并联机床比较少,其与各种自由度的并联机构的比例基本一致.同时对各种自由度的并联机床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对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五轴并联机床结构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24.
针对机器人卫星装配阶段舱板与主框架装配精度低、装配干涉力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视觉与力觉的卫星装配误差在线测量与补偿方法。利用视觉检测装置建立卫星舱板与主框架装配误差在线测量系统,并完成了双目标定、机器人手眼标定、其他部件相对位姿的标定,提出了卫星舱板与主框架装配误差补偿控制方法,实现了装配误差实时测量与精确补偿;同时,通过力觉检测装置完成了机器人末端负载辨识与重力补偿,实时测量卫星舱板与主框架装配干涉力,实现了卫星柔性装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融合视觉与力觉的卫星装配误差在线测量与补偿方法后,卫星舱板与主框架装配误差控制在0.2 mm以内,装配干涉力小于50 N,满足了卫星装配的精度需求,证明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25.
面向航空制造业大型零部件精确装配的重大需求,研究一种含铰接动平台姿态类并联机器人(4 PRS&H(R))的精度提升问题.首先,基于零件 部件 整机的装配思路,从零件加工设计与部件装配工艺来保证物理样件具有一定的基础精度,并借助区间理论,预估几何误差源对物理样机末端姿态精度的影响程度,其次,在精度预估的基础上,简化基于激光跟踪仪的误差参数辨识模型,然后结合物理样机实际装配精度和其结构的特殊性对测点进行规划,随后针对4 PRS&H(R)并联机器人开展运动学标定实验,激光跟踪仪检测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在运动学标定后沿α、β和γ三个转动方向的最大姿态偏差分别由0.195°、0.520°和2.089°降低至0.026°、0.044°和0.519°,且姿态偏差整体波动平稳,以此验证所述运动学标定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6.
在轨服务软体机器人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体机器人以其安全性高、功能多样、易于驱动等独特的优势,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软体机器人应用于未来空间在轨服务任务的设想,首先从现有用于在轨服务任务的空间机器人抓捕装置入手,分析了软体机器人用于在轨服务任务的可行性与优势,然后以软体抓捕装置为例,介绍了软体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软体机器人用于在轨服务任务的建议。最终目标是通过将软体机器人引入在轨服务任务,提升我国在轨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827.
借鉴电路中,电器元件对于外加激励,状态发生改变,同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现象,将动态障碍物的实时变化类比为外加激励,提出一种基于状态改变的机器人动态障碍物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对机器人绕行单个固定障碍物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采用状态更新的方式,对动态障碍物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叠加法,对存在动态障碍物和静态障碍物的混合任务规划区域进行分析,并生成避障路径。为了验证算法在多障碍物环境的路径规划能力,利用数值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算法中,机器人能够分别有效的实现静态障碍物区域、动态障碍物区域以及动静混合障碍物区域的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828.
外骨骼机器人控制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骨骼是一种结合了人的智能和机械动力装置的机械能量的一种人机结合的机器人,它可以辅助人承受负载,有效增强人的负重能力,帮助人们在各种复杂地形上面行走。外骨骼技术是一种复杂的人机技术,在国际上发展迅速,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介绍了外骨骼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外骨骼的控制目标和各种控制方法,希望引起研究人员对外骨骼技术发展的重视,促进我国在外骨骼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29.
AnalysisandStudyofSpatialCoordinateTransformationTechnique(2)ZhouWelhu;LanYibing;DingShudan;FelYetai(上接1999年第19卷第4期第12页)7微分转动前已叙述,坐标系间的转换一般需多次旋转,旋转次序是任意的。但应记住,绕坐标不同的旋转次序,虽然旋转角都是三个,但各自旋转角之间的差别却可能较大。也就是说,旋转矩阵运算时不能交换位置。只有当ax,ay,a二均很小时,坐标旋转才与旋转次序无关,与左、右乘也无关。此时称转角a特别小时的转动为微分转动。微分转动不仅可以简化坐标转换,而且理论上可以解决绕空间任意轴的…  相似文献   
830.
在考虑机器人系统中存在的模型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和反演技术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首先,通过状态变换将机器人的模型转换为适用于反演技术的形式;然后,利用反演技术设计了鲁棒自适应控制器,用两个RBF神经网络分别对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处理,并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出RBF神经网络的权重矩阵调节律以及相关的鲁棒项,证明了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最后,进行了相应的仿真研究,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