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88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51.
预爆震管已成为旋转爆震发动机的主流点火方式,为研究预爆震管点火方式下旋转爆震波的起始和传播过程,本文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离子探针以及高速摄影等实验手段,分析了旋转爆震波的建立过程,探讨了预爆震管与燃烧室的相互作用,总结了预爆震管出口直径、初始填充压力以及排气时间对旋转爆震波建立和传播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衍射作用,从垂直安装预爆震管传出的爆震波,在燃烧室内迅速发生解耦,形成来两道传播速度相同、方向相反的的低速燃烧波。两道燃烧波沿燃烧室周向不断加速并对撞,对撞多次后最终发展成一道旋转爆震波。预爆震管出口直径对旋转爆震波建立时间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初始填充压力的影响。增大预爆震管出口直径,可提高燃烧室内初道激波和燃烧波的强度,有利于降低DDT时间,但由于预爆震管对旋转爆震波的传播具有一定消弱作用,旋转爆震波的平均传播速度略有减小。当预爆震管处于排气阶段时,旋转爆震波仍可稳定传播,其排气过程并不影响旋转爆震波建立时间。  相似文献   
152.
2012年4月初,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其风洞试验证明了可以设计出兼具低声爆和超声速巡航高升阻比两种特性的飞机构型,这表明美国在低声爆超声速飞机设计研究上取得了突破。这项技术进展对于民用和军用超声速飞机发展都较为关键,尤其是民用超声速飞机。  相似文献   
153.
静音锥对超声速客机声爆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音锥低声爆是通过在超声速飞机头部加装静音锥将机头产生的强激波转化为一系列互不叠加的弱激波,从而降低声爆。以一种“梭式”布局的超声速客机为基本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波形参数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参数的单级和多级静音锥对超声速客机声爆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静音锥的长度可以调节激波的干涉程度;静音锥的直径和圆锥顶角可以改变静音锥的初始超压值;静音锥级数对上升时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4.
叶顶间隙流动中的旋涡结构是引发导管桨、水轮机等水力机械叶顶间隙空化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常规船用螺旋桨(叶顶无端壁)上的梢涡流动不同,叶顶间隙流动受叶片载荷分布和间隙尺度(叶片梢部与端壁的距离)共同作用。为了研究叶顶间隙流动中的旋涡结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本文采用二维NACA0024翼型在空泡机理水筒中,开展了基于旋涡空化观测的叶顶间隙流动显示实验和基于2D-3C PIV的叶顶间隙流场测量实验。通过空化观测实验,获得了叶顶间隙流动中的旋涡整体分布状态,以及间隙宽度、雷诺数和载荷系数等对旋涡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流场测量实验,获得了局部全湿流场(无空化状态)中的旋涡分布规律以及其随不同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合流动显示实验和流场测量实验,研究了叶顶间隙流动中的旋涡结构形态以及形成机理,并初步阐明了间隙宽度、雷诺数和载荷系数对叶顶间隙流动旋涡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NACA0024翼型叶顶间隙流动中存在两种主要稳定涡结构,分别是梢分离涡和梢泄涡;稳定涡结构是引起叶顶间隙流动空化的主要因素;翼型攻角和间隙宽度的大小是影响叶顶间隙流动中旋涡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5.
马率  刘钒  季佳圆  邓阳  张露 《航空动力学报》2023,(10):2338-2348
在采用NACA TN4007报告中的试验数据验证了CFD方法正确性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研究了不同来流马赫数、总压比、挡板开启角度对挡板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流场分析了形成这些规律的原因。结果表明:当总压比大于一定值后,相同总压比下排放系数(DFR)随来流马赫数的增加而下降,是因为在排放通道形成壅塞流量受限后所致。而在不同总压比下,排放系数随挡板阀开启角度增大而发生复杂变化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挡板阀开启角度变大造成排放通道实际最小喉道位置和型线发生变化,导致最小几何面积处的平均马赫数在不同速度区间调整变化,同时挡板上表面发生分离后的分离涡回流如果进入到最小截面处,还会造成排放流量的减小。  相似文献   
156.
157.
为探究燃烧室内可能存在的膨胀波对斜爆震稳定燃烧的影响,基于块结构自适应网格加密的AMROC程序,求解多组分可压缩化学反应流Euler方程,研究了膨胀波对斜劈诱导斜爆震流场的影响。发现无限长斜劈模型中,斜爆震波面角度是缓慢增加的,膨胀波影响下,斜爆震波面角度明显下降。从爆震波面角度变化中可以明显看出膨胀波的影响范围和爆震波的衰减程度。来流的低静压不会改变膨胀波影响范围,但容易导致爆震波衰减直至发生解耦,因此高马赫数低静压来流条件下斜爆震燃烧的稳定性和燃烧效率需要着重考虑。此外,使用普朗特-梅耶膨胀波基本原理对膨胀区进行分析,发现爆燃区流场参数与理论值吻合较好,且壁面附近前马赫线角度与近似膨胀波前沿较为接近;基于此,发展了一种定性评估斜劈末端膨胀波影响范围的手段,在膨胀波前马赫线角度基础上适当增加4°~10°,可以近似得到膨胀波的前沿位置。  相似文献   
158.
利用高速摄影系统,采用SiC细丝悬挂方式,在开放环境下开展了纯煤油、煤油/油酸(OA)、煤油/纳米铝粉及煤油/油酸/纳米铝粉四种液体燃料的单液滴燃烧试验。拍摄了四种燃料的单液滴燃烧过程,分别获得了四种液滴的形态变化过程及火焰信息等,分析了纳米铝粉及油酸对含纳米铝液体燃料单液滴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发现,四种液滴的前期燃烧过程基本满足d2定律;添加油酸使煤油液滴稳定燃烧阶段燃烧速率变小,但油酸导致液滴出现微爆现象,此阶段煤油消耗速度加快,总燃烧时间缩短18%;添加纳米铝粉使煤油液滴吸收辐射能力增强,燃烧速率增大20%;液滴微爆时部分纳米铝粉会喷出,剩余纳米铝粉在煤油消耗殆尽后聚集在一起燃烧发出强光;由于微爆现象的影响,液滴燃烧火焰形貌与强度分布不再稳定。  相似文献   
159.
NASA稳步推进低声爆超声速客机验证机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SA在高速项目(High Speed Project)合同下正在开展X系列超声速客机验证机的初始概念设计,该项目开发了一系列新的基础技术以及测试设备和手段,这些都将为2020年前实现超声速民用飞行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60.
超声速民机较高的飞行速度导致发动机短舱与机翼机身存在强烈的气动干扰,且高速喷流会改变主流的激波系结构,进而影响声爆强度。以超声速民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短舱布局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发动机短舱位置、数量对近场过压信号特性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运用有限体积法在直角网格上求解流体控制方程进行,通过伴随自适应网格加密生成高分辨率网格以精确捕捉近场过压信号。结果表明:发动机进气道唇口激波、尾喷口后缘激波及尾喷流与机体机翼引起的激波系存在强烈的相互干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近场过压幅值,从而增强了声爆强度。短舱沿弦向前移及置于机翼上方可以有效降低声爆强度,沿展向外移通过抑制尾部各激波的合并也可有效降低声爆强度;在相同总推力前提下,相比三发构型,双发构型能有效降低后体激波强度,但较大尺寸的短舱引起较强的进气道唇口激波。综合考虑喷流噪声和气动阻力因素,翼下双发布局对于新一代超声速民机并非最佳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