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3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96篇 |
航天技术 | 51篇 |
综合类 | 85篇 |
航天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旋涡破裂对单独翼气动特性的影响及其工程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旋涡破裂对单独翼纵向和横向气动特性的影响,在分析和归纳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估算旋涡破裂对单独翼纵向和横向气动特性影响的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162.
本文综合一组小展弦比边条翼实验研究结果,给出不同展弦比机翼前缘脱体涡系变化,并分析涡绞合及破裂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侧滑使机翼迎风侧涡绞合推迟,涡提前破裂,背风侧正好相反。侧滑时不对称涡破裂对气动特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3.
本文得出了非定常可压缩升力面情况下直升机悬停时基于前缘吸力的旋翼诱导阻力及功率的计算公式,算例表明了它的适用性,此式可作为优化桨叶平面形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4.
带支板轴对称弯曲管道的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带支板的轴对称弯曲管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与仿真手段,获得了有无支板时的内部流场特性,并探讨了尾迹流特性以及出口马赫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在趋势和数值上均吻合良好.气流在弯曲管道中先减速后加速,并在"一弯"中心体侧和"二弯"外罩侧附近形成局部低压区;支板对弯曲管道的内部流动结构影响显著,诱导了尾迹流和旋涡的形成,尾迹区附近不同径向位置处的总压分布规律呈现明显差异;此外,随出口马赫数的增大,弯曲管道壁面沿程静压和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均降低,而"一弯"和"二弯"处的逆压力梯度增大,故发生边界层分离的风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5.
166.
后台阶流中自由旋涡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明恪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9,13(3):21-24
最近的实验表明用侧壁小孔抽吸可在后台阶流中捕捉到静止的分离旋涡。笔者将用理论证明,二维后台阶流中存在自由旋涡的驻定态位置,并且有中性的驻定态稳定性还进一步证明,用侧壁小孔抽吸,可使自由涡达到真正的记稳定。 相似文献
167.
航天员免疫状态无创性监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飞行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由高度分化的细胞和组织组成的共同抵御外来侵入者的复杂网络系统。空间飞行能诱发各种免疫反应.其中很多反膨对身体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有些免疫反应一到空间就立即发生,而另外一些免疫反应在整个任务期间都有发生。诱导因素包括:微重力、航天员的应激、饮食、负荷缺乏以及辐射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8.
169.
轴对称旋成体流动结构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S方程模拟了旋成体的绕流过程。旋成体流场由不同层次的涡结构组成,包括主涡、二次涡t、ertiary涡、螺旋涡、羊角涡、U型马蹄涡。文中清晰地展示了这些结构,简要分析了各类结构的特性和功能,强调了亚结构和三维结构在流态发展与流场演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0.
叶片弯曲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压气机中采用弯曲叶片对叶栅流场气动性能的影响,本文应用Beam-Warming近拟隐式因子分解格式以及MML代数湍流模型,采用拟压缩性方法求解雷诺平均拟压缩N-S方程组,对弯曲叶片压气机叶栅内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条件下,三种叶栅内涡系结构具有某种相拟似性。反弯叶栅吸力面/端壁角区分离严重,中部流动较为理想;正弯叶栅基本消除了吸力面/端壁角区分离,但中部分离较明显;这些又导致三种叶栅流道中涡的大小和强弱存在明显的不同。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