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航空   68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2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持续快速发展,运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航空业首当其冲。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民航企业迫切要求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以迎接  相似文献   
22.
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党全面贯彻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深层次利益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差异扩大化、利益冲突显性化,利益协调的难度不断加大.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民意表达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及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有效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航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空管事业经过数代人的共同努力,也走过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随着近些年来民航事业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民航运输飞行量每年以近两位数的百分比迅速增加。空管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持续增加的安全压力和挑战,安全管理正在经历从经验性管理到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过渡和转变,安全文化在组织内部的重要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5.
刘平 《中国民用航空》2008,(7):16-16,18
汶川大地震,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一场自然灾害,也是对国家以及各个行业减灾救援能力的极大考验。5月12日地震发生后,民航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5月13日调动国内6家航空公司的10架龟机紧急运送救灾部队5000多人。5月14日调动55架飞机运送各类救援人员7450人,这一天的救灾运输量已经超过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国民航平均的日运输量。尤其是成都双流机场和绵阳机场.长时间超常规、超负荷运行,为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提供了可靠保障。应当说,民航的航空运输在此次抗震救灾中显示了自身优势.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中美民航业发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民航业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至2003年底,我国航空公司开通定期航班航线1155条,其中国内航线(包括港、澳航线)961条,通航125个城市;国际航线194条,通航32个国家的72个城市。2003年我国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7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759万人和货邮运输量219万吨,分别为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56.9倍、33.9倍和34.3倍,25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7.5%、15.1%和15.2%。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增长速度约为同期国民经济增速的两倍,也远快于同期世界民航业和我国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增长速…  相似文献   
27.
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并称为我国民用航空的两翼。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运输航空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发展变化,旅客周转量、飞机保有量以及机场数量都在持续保持高速的增长。  相似文献   
28.
<正>一、民航发展基金产生的历史沿革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民航运输的需求迅猛增加,航空运输供应非常紧张。为解决供求矛盾,国内航空公司大量引进飞机,增加运力,然而随着生产量的不断增加,机场、空管、油料等基础保障设施滞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飞行和空防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为提高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满足人民群众航空运输服务需要,国务院同意分别从1992年3月1日与1993年1月1日开始征收机场  相似文献   
29.
中国发展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愿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业的成长举世瞩目。欣喜之余,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中国民航仍然处在成长期,所取得的成绩只是为了被动适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数量上的提升。到2020年,国际、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将对中国民航提出更新、更大的需求,很显然,单纯依靠目前量上的增长还远远不够。为了实现中国民航质的飞跃,2005年,总局提出了建设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宏伟构想。这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环境和民航发展所处历史阶段后,对行业发展战略体系的不断丰富和深化。本期,本刊将围绕这一理念对建设中国的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愿景、初步构想以及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中的空管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0.
冀晓宏 《中国民用航空》2008,(10):60-60,62,64,66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国家进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国家之间和城市之间的各方面的经济技术交流日益扩大,而民航运输业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正发挥出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