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6篇
航空   365篇
航天技术   78篇
综合类   70篇
航天   1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01.
小型导弹转动惯量的测量-双线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治会 《上海航天》1995,(1):25-30,55
叙述了双线摆的结构原理,介绍了此摆小角及大角摆动周期的计算方法,利用双线摆可以测量小型导弹、弹头及其他棒形构件的转动惯量。当R/L<1/30,≤60°时,该装置的测量准确度可达1%。  相似文献   
602.
强5飞机减摆器是防止前轮摆振的关键构件。本文用疲劳断裂理论估算该构件的安全寿命和裂纹扩展寿命,并提出了维修及设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03.
直管式科氏捏流量计的1种新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1种直管式科氏质量流量计的新型双管结构。它克服了以往采用双检测管结构存在2管特性不一致而引入附加误差的缺点和单管结构存在壳体振动引起阻尼误差的缺点。文中对新结构的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并且新的双管结构已被实现,取得了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04.
1994年7月26日,2520飞机在双流机场起飞后,因机组转动驾驶盘10°时感觉飞机飘摆,决定返航。地面机械和特设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副翼操纵系统反复作了大量的工作,均未找到产生飘摆的真正原因。请示波音和GE公司,并按波音、GE公司提供的排放方案进行检查也未发现问题。在1994  相似文献   
605.
从分析减速器的结构、特点入手,进行了内齿圈的组合加扭静频试验和整机测振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在工作转速范围内避免一级内齿圈断裂的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606.
对飞机前起落架在转弯控制状态下进行了摆振分析,通过主动力做功分析对转弯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应用耗能等效原理建立了主动力和等效粘性阻尼力间的关系。建立并求解以轮胎变形为主的摆振方程组得到主动力摆振区和摆振动态响应曲线,根据动态响应的收敛速度确定防摆所需的主动力及转弯作动器的有效活塞面积。  相似文献   
607.
    
为实现对大型空间柔性桁架结构的振动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吸振器的桁架多自由度自适应振动控制方法.首先阐述了采用多个动力吸振器实现桁架多自由度振动抑制的SISO(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控制策略,然后仿真验证了单吸振器系统对多频扰动的自适应抑制能力.其中控制算法为多频ADC算法,该算法无需知道结构的精确模型,即能通过自适应控制律实现对多频振动的抑制.仿真结果显示,相对被动吸振器,各频率分量抑制效果分别提高了62.38 dB和42.51 dB.最后实验验证了多动力吸振器对三棱柱桁架多自由度振动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动力吸振器对单频振动的各自由度抑制效果分别为95.13%,93.59%和95.01%,对多频振动的各自由度抑制效果分别为94.26%,91.55%和93.42%.  相似文献   
608.
贮箱内壁多余物的控制与清理一直是运载火箭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风险点和薄弱环节.通过对贮箱内壁复杂结构多余物清理的难题进行梳理,结合多余物的种类、尺寸、吸附脱附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贮箱翻转台的新型超声微激振多余物清理方案,从仿真分析的角度揭示其清理机理,并结合微激振器结构参数对清理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获得最佳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609.
高超声速飞行器服役环境十分复杂,气动热、气动力和强噪声等多种环境载荷的共同作用,给飞行器结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在极致追求结构轻量化设计和实现时,热-声振耦合效应将会十分显著。本文大致总结了国内外高超声速飞行器热-声振耦合动力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归纳了在典型热、声及其耦合环境作用下飞行器结构的动力学响应,梳理了动态载荷环境结构动力学建模、计算方法和实验分析方法,描述了结构热-声振耦合动力学理论基础,并探讨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热-声振耦合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10.
对边条翼布局双垂尾发生抖振时的表面脉动压力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实验在西北工业大学NF-3风洞进行。实验迎角范围:10°~40°,风速:50m/s。实验测量了垂尾内外侧表面各9处的脉动压力,并将脉动压力沿表面积分近似得到垂尾的根部弯矩响应。实验同时测量了垂尾根部应变、翼尖前缘及后缘的加速度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测量方法得出的垂尾抖振响应规律一致,得到的垂尾抖振起始迎角相同,这表明垂尾的抖振响应是由边条涡破裂流作用在垂尾表面的脉动载荷引起的;随迎角增大,边条涡破裂流的能量不断增加,且越来越集中于低频范围,但当迎角过大时,边条涡的破裂点远离垂尾,破裂涡的能量耗散很大,从而作用在垂尾表面的脉动载荷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