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航空   1026篇
航天技术   144篇
综合类   161篇
航天   27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3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工业级正辛基二茂铁原料组成进行分析,相对纯度仅为90.00%,其中的杂质主要为二茂铁的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在此基础上,以正辛基二茂铁的收率及气相色谱法分析提纯产物中正辛基二茂铁的相对含量为指标,对减压蒸馏、柱层析及重结晶等几种分离工艺进行初探,最后采用混合溶剂进行低温、多次重结晶对工业级正辛基二茂铁进行有效提纯;对重结晶的溶剂混合比、重结晶的温度、时间、次数进行了优化:混合溶剂乙酸乙酯、甲醇、正己烷的体积比依次为2∶2∶5,结晶温度零下50℃,结晶时间4 h,结晶次数6次,得到纯度、收率较高的正辛基二茂铁。用气相色谱法和核磁共振定量法分析表明最终产物中正辛基二茂铁的相对纯度大于99.50%,回收率为73.0%。  相似文献   
932.
掘川先生是金泽一所中学的教师,妻子故去后,他独自一个人抚养独子良平。一年,他带学生赴箱根旅行参观,不幸班上的学生落水身亡,责任心强的掘川因此引咎辞职,携正在上小学的良平返回信州故里。掘川为使儿子继续升学,下狠心让儿子住校,自己则远赴东京,在一家公司任职。自此父子分离。直到一天父亲疾病发作去世,父子二人仍未能团聚。  相似文献   
933.
内埋武器分离特性及其改进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速风洞中对外挂/内埋武器分离过程中的气动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同时研究了改善内埋武器分离特性的被/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前缘立齿和前缘射流,试验马赫数为0.6、0.9和1.5。采用内式天平获取了不同试验状态下武器模型的气动力数据。试验表明:与外挂武器相比,内埋武器分离过程中的气动力特性较复杂,存在机/弹分离安全隐患;弹舱长深比L/D对内埋武器分离特性影响明显,随L/D增大,武器最大俯仰力矩系数明显增加;被/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均能有效改善内埋武器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934.
针对嫦娥三号探测器两器释放分离过程几个关键力学问题,给出两器释放分离过程的主要风险点与影响参数,应用ADAMS建立两器释放分离全过程仿真模型,开展了全过程动力学仿真与相关试验。分析得到可适应安全释放分离要求的着陆器最大着陆姿态边界与关键性能参数,为两器释放分离提供了理论支撑与依据。  相似文献   
935.
本文对塑料垃圾袋回收装置进行了研究,该装置主要由破袋机构、筛选机构和分离机构三部分组成,本研究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6.
基于分数容积障碍法(FAVOUR)、不可压缩Navier Stokes方程、RNG  k ε 湍流模型和VOF函数,建立了自由液面模型并与六自由度运动方程联合求解了运载器式潜射导弹的水面分离运动。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进而对不同海况条件以及出水角度下潜射导弹的水面分离运动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况下运载器与导弹的质心位置、姿态角和轴向速度均处于稳定和发射安全允许范围内。但随着浪高的增加,导弹姿态角散布范围也明显增大。在5级海况下,运载器与导弹俯仰角的峰值达到22°。此外,相同海况下,若控制运载器以10°倾角出水,导弹分离后最终可以获得接近垂直的姿态。本文的数值分析方法能有效地用于预测运载器式潜射导弹水面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937.
为研究流动分离条件下气流特性,针对某试验大扩张比喷管,开展了地面冷流试验研究。试验得到了分离点前后测点压强与入口压强的变化规律,并对测点压强数据进行了傅里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口压强升高,分离点前测点压强不断升高,分离点后测点压强降低,远离分离点的下游测点压强基本不变,且略低于环境压强;流动分离会导致分离点后压强脉动增大,且脉动主要为50Hz以内的低频脉动,该研究为大扩张比喷管的设计及试验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38.
星箭分离后末级火箭的爆炸造成大量的空间碎片,严重威胁载人航天等空间活动。解决措施之一就是末级火箭剩余燃料的排放。星箭分离后遥测数据处理的目的是监测分析末级火箭推进剂的排放过程。文中讨论星箭分离后火箭遥测数据的基本特点、星箭分离后火箭遥测数据处理软件各模块的主要功能,以及软件在实现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并对遥测处理结果数据的分析和拓展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39.
现阶段仅依据多体动力学,难以准确分析和评估多星分离时含调姿过程的近远场分离过程。因此针对一箭多星任务的分离安全性设计需求,提出了一种姿控联合仿真方法,实现了近远场分离的实时调姿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专业弹道软件相比,计算误差不超过5%。同时为了进一步研究结构参数、动力学参数和调姿算法等变量对分离方案的影响,结合拉丁超立方采样和蒙特卡罗打靶法,优化了采样空间,从而可以快速分析变量偏差、采样方式对不同分离工况的影响,进而准确判定分离方案的安全性。该方法实现了参数的自动化设置,可有效提高仿真效率,能为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快速论证及分离安全性设计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40.
大多数宇宙学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相信宇宙是由普通物质和看不见的暗物质所组成.宇宙深处的星体爆炸显示一种字宙力正在导致宇宙分离.天文学家把这种力称为暗能。宇宙中70%是暗能,15%是传统的暗物质,仅仅5%是像构成地球和星体这样的普通物质。也可以说,是暗能量统治着宇宙,而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完全是一个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