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92篇
航空   724篇
航天技术   82篇
综合类   98篇
航天   1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9 毫秒
671.
塑性加工对SiCp/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塑性加工对SiCp/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iCp/Al复合材料在固态下的塑性变形是通过其金属基体的塑性变形来实现的;当金属基体塑性变形时,增强颗粒通过转动在金属基体粒子边界上顺着变形方向形成定向排列。  相似文献   
672.
应用等效夹杂的细观力学理论,针对一种与取向相关的细长椭球颗粒填充情况,研究复合固体推进剂粘弹本构方程。发现颗粒对基体的增强效应主要体现在颗粒的纵向,得到了颗粒无序取向对基体的增强效应与颗粒单轴取向对基体沿该取向的增强效应之间存在一个定量的等效关系。  相似文献   
673.
研究了魏氏组织BT14合金在200、400 和 600℃下的应力松弛行为,并通过应力松弛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研究应力松弛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BT14 应力松弛存在应力松弛极限,松弛温度是决定应力松弛极限的主要因素,温度越高,应力松弛极限越低;在一定的温度下,应力松弛开始阶段对应较高的应力松弛速率,并随松弛时间的延长迅速降低,随温度升高,开始阶段的应力松弛速率也升高.根据应力松弛的特点,建立了BT14合金应力松弛方程.200 和 400℃应力松驰变形中,发现位错滑移带,这时应力松弛的微观机理为位错蠕变导致的微区塑性变形;600℃应力松驰变形中,发现亚晶界,其松弛机理为回复蠕变.  相似文献   
674.
通过实验室配制人工酸雨,模拟了PH=2.0和PH=7.0的人工雨水对沥青混合料的腐蚀。试验结果表明:与PH=7.0的环境相比,在PH=2.0的人工酸雨循环腐蚀下的AC13和AM13沥青混合料出现了质量损失;空隙率增加;马歇尔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下降,说明雨水PH值是沥青路面损坏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内部,发现了酸雨对材料的腐蚀及其宏观性能的下降与材料内部微裂缝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75.
高速切削过程中,剧烈的塑性变形和极高的切削温度容易引起已加工表层材料的微观组织缺陷,从而成为工件服役过程中疲劳断裂的潜在风险。本文结合试验测试和有限元仿真研究了GH4169高温合金高速加工表层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及形成机制。开展了高速正交切削试验,并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观测了已加工表层材料的微观组织。随后,基于修正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建立了GH4169高温合金高速正交切削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获得切削过程中工件表层材料的温度场和应变场。结果表明,已加工表层材料的温度、应变和微观组织均呈现梯度分布特征,近表层材料的晶粒细化至纳米级。切削过程中产生的梯度分布的力–热载荷是导致已加工表层材料微观组织呈现梯度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676.
对不同转速下含Zr中间层6061铝合金/AZ31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搭接接头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腐蚀行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中间层抑制了接头表面飞边和内部隧道等缺陷,焊材通过搅拌区的机械互锁结构与搭接界面反应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实现了机械与冶金结合。随转速的提高,接头搅拌区内焊材的热塑性流动强度和机械互锁程度逐渐加强,其中的Zr碎片和条带组织尺寸有所变小;接头的热力影响区/搅拌区界面宽度及搭接界面宽度均趋于增大。接头横截面沿前进侧和后退侧的硬度分布不对称,在焊接中心线附近具有较高硬度;接头的拉伸剪切载荷随转速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小,剪切断裂位置发生在接头热力影响区/搅拌区界面处。接头在3.5%NaCl溶液中具有差异化的腐蚀行为,铝合金以均匀腐蚀为主,镁合金以局部点蚀为主,Zr中间层未发生明显腐蚀,提高转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接头的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77.
本文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EA1T车轴钢表面制备了添加不同碳化铌(Nb C)含量的不锈钢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量色散光谱(EDS)分析了复合涂层的相结构和显微组织演变,并测定了涂层的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Nb C的加入起到了细化晶粒的作用,同时在晶间析出Fe(Nb,C)类硬质相。但Nb C的加入会导致涂层中树枝晶的方向性被破坏,但涂层性能增强,且随着Nb C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特别是当Nb C质量分数为20%时,添加的Nb C全部熔解,然后在晶间析出岛状硬质相。由于Nb C的添加引起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显著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与未加Nb C涂层相比,加入质量分数20%NbC,硬度提高了15%,最高硬度为60HRC。磨损系数显著降低,强化效果最好。20%NbC的复合涂层磨损表面犁沟较浅,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678.
679.
为考察国产Hi-Nicalon型SiC纤维在高温下的结构-性能演化规律,对国产Hi-Nicalon型SiC纤维分别在空气和氩气环境下进行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并对纤维的微观结构及纤维束丝力学性能演化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在空气环境下,当超过1 100℃时,国产Hi-Nicalon型SiC纤维束丝强度开始下降,伴随着纤维表面生成SiO_2氧化膜,当温度超过1 200℃时,纤维表面会形成SiO_2氧化膜鼓泡。在氩气环境下1 100~1 500℃时,纤维束丝强度开始发生缓慢劣化。当热处理温度超过1 500℃时纤维束丝强度开始加速劣化,伴随着纤维开始发生β-SiC到α-SiC相变以及SiC晶粒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680.
目前智能手机常用的图形密码或指纹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隐私泄漏威胁,但是频繁的让用户输入密码或指纹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另外,这些技术都不能持续性地检测用户合法身份,也无法区分操作者是否是手机主人,对用户的重要数据和隐私造成威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基于生物行为特征很难伪造的特点,无需用户输入密码,根据用户使用手机时的行为特征,使用SVM(支持向量机)理论从行为特征库提取出用户生物识别模型,实现对手机进行静默持续保护,高精度低延时的识别用户身份,对可疑用户采取限制措施,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