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103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双星计划两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近地空间磁层探测,轨道远地点高度超过6万km,因此需经历前所未有的180分钟的长地影,又由于卫星自旋稳定,太阳能电池的供电能力受到限制,给热控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和挑战。本文介绍了利用卫星本身的构型和姿态特点,完成热控设计,以及进行的初样和正样热平衡试验,试验结果性能满足总体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用普通纹影仪配上单次亚微秒火花光源,组成亚微秒火花聚焦阴影系统,同时采用延时同步器控制闪光时间,在同一次吹风试验中,用普通相机拍摄出振荡频率达3000Hz 的激波运动周期过程。文中提供的一组照片清晰地显示出激波、分离区及激波与边界层的干扰,可以看出激波传播状况,这对分析研究是很有用处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滚花乱纹等现象和滚花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大量的试验验证工作,提出了解决滚花难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适于爆轰实验研究的透射式高速纹影仪。该设备具有较高的测试灵敏度。应用它观测了铅和钢样品自由面的微物质喷射现象,取得了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在轨用户星中继终端的分类、功能和使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用户星中继终端多约束条件进行了梳理分析。为缓解常态化应急测控带来的资源紧张矛盾,提出了用户星中继终端在轨应用策略,即Ka/S模式下影随测控,小S模式下定时捕获。针对Ka+小S模式下实现影随测控的可行性问题,利用STK(Satellite Tool Kit,卫星开发工具包)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为实现影随测控,满足测控快速响应需要,要求星载S频段中继测控天线对中继卫星的覆盖范围,应大于星载中继数传天线对中继卫星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6.
17.
(上接1997年第17卷第5期第5页)InstrumentforMeasuringLengthGratingsandLineStandardsupto2mAutomatically(2)NiuLixin;RenDongrnei;WangXiaowei;CaoHang;QiAihui2仪器的机械结构图2所示为仪器的机械结构。仪器由三个水平调节千斤顶支撑着,整个系统安放在一个保温军内。激光光源、显微镜照明光源和电机驱动器都安装在保温罩外。交流伺服电机通过一个谐波减速器,用同步带与滚珠丝杠相连,丝杠螺母带动工作台运动,螺母与工作台之间用气浮式拨又连接,以减小丝杠挠动对工作台的影响。近些年来,空气静压(气浮)导轨技术在计量仪…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结构新颖的高精度线纹尺的设想,该线纹尺精度可高于目前现有线纹尺的精度,且可广泛用于各种测长仪、数控机床及三坐标测量机中。  相似文献   
19.
旁瓣匿影是脉冲压缩雷达中常用的抗干扰技术。首先基于旁瓣匿影的一般结构,构建了脉压前匿影与脉压后匿影两种工作模式。然后重点针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雷达抗干扰性能和检测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脉压前匿影比较适合对抗压制性脉冲干扰,而脉压后匿影则更适合对抗欺骗性脉冲干扰。  相似文献   
20.
樊晓利 《航天员》2014,(1):26-28
“黑色720秒”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彩虹的美在于它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在于它接近完美的弧度。嫦娥三号的美在于它能够在完美弧度的引领下,从远到近,与月宫真情相拥。嫦娥三号与月宫光鲜亮丽的“初吻”背后,写满了无数鲜为人知的辛苦。在月球表面成功软着陆是“嫦娥三号”此行的重中之重,虽然着陆点选在了较为平坦的虹湾地区,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但是最终会落在何处?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