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6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25篇 |
航天技术 | 52篇 |
综合类 | 45篇 |
航天 | 1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微小型振荡热管的流动可视化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高速电荷耦合器件(CCD)对管内径分别为2.5,2,1,0.5 mm的振荡热管进行了可视化研究,记录了不同加热功率下热管内工质准静止和大幅振荡随时间交替变化的情况以及管内工质的流型变化情况.实验中观察到了泡状流、塞状流、半环状流、波环状流和环状流等.结果表明管径对管内的流型变化具有明显的作用.随着管径的减小,汽塞在加热段的形成主要由微/小气泡间的聚合发展演变成以单个气泡的膨胀长大为主.另外,管径的减小还使加热段周围容易生成长汽柱,而冷凝段内的汽塞则易于发生变形和断裂.对微细管径的热管来说,毛细波环状流是其重要特征,在冷凝段容易发生毛细波环状流向毛细塞状流的转变. 相似文献
312.
采用二维轴对称雷诺平均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研究了被动式引射器稳定工作时其内流场结构及高空试验舱压强的变化。空间上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进行耦合求解。时间上采用显式Runge-Kutta方法进行迭代推进,直至流场收敛。结果表明,引射马赫数越大。要求的启动总压越高,为了降低启动压比,可以适当缩小混合室收缩比,增加第二喉道长径比。引射马赫数与引射总压对引射器内流场结构和高空试验舱真空度影响极大,发动机出口燃气参数对高空试验舱真空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313.
在考虑高频区空间飞行器上天线辐射特性时,一般采用几何绕射理论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到过渡函数、Fock函数等特殊函数,本文给出了这些函数的数值计算公式,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并绘制了函数曲线,使几何绕射理论(GTD)方法能方便地用于空间飞行器天线设计中。 相似文献
314.
本文在亚音速喷流情况下,就旋涡发生器对其噪声特性及引射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在收缩喷管出口处安装的旋涡发生器使出口Ma=0.5的射流噪音大大降低,而出口掺混区长度大大缩短,证明其引射能力大大增强,其中,加装四个角向对称的旋涡发生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15.
本文通过对80年代和90年代影响福州机场的台风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成因,着重对天气图资料样本进行分型,将影响福州机场的台风降雨天气系统分为(1)台风主体暴雨型、(2)台风倒槽暴雨型、(3)台风尾旋暴雨型等三种模式,然后找出台风预报的着眼点,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16.
317.
318.
研究以火星表面大气条件和火星飞行器飞行速度为基础,设计一个低密度高亚声速引射风洞,并运用ANSYS FLUENT 15.0对多喷嘴引射风洞的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首先对计算进行了网格无关性验证,在保证计算精度和减少时间与计算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多喷嘴引射器作为风洞动力系统可满足试验段马赫数达到0.77的高亚声速马赫数要求,并且对试验段上下壁面采用各1°的扩张角可有效降低试验段边界层对压力的影响,从而使试验段静压基本维持不变;提高引射膨胀比是提高试验段雷诺数的一个有效措施,但是会降低引射系数,同时会增加试验段的静压梯度,影响试验段的气流品质。因此低密度引射风洞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试验段扩张角,引射膨胀比等因素。 相似文献
319.
320.
这是一种神奇古怪的天体,它在一般光学观测中只是一个光点,看似恒星,却又不是恒星;它的光谱似行星状星云,但又不是星云;它发出的射电信号类似星系,却又不是星系,基于这些特点,天文学家称它为“类星射电源”,又叫“类星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