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3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407篇
航空   1856篇
航天技术   284篇
综合类   308篇
航天   49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元件疲劳可靠性估算的剩余强度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出了一个估算元件疲劳可靠性的剩余强度模型,讨论了剩余强度模型的一般形式,给出了元件在常幅和变幅载荷作用下的剩余强度的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元件在常幅和多级载荷下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算例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很好,表明所提出的剩余强度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2.
铆接薄壁梁疲劳寿命计算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对铆接薄壁纯弯梁进行了疲劳寿命试验,给出了试验结果。用应力严重系数法,计算了铆接薄壁梁的疲劳寿命。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分析认为,给出的钉孔填充系数偏高,不适于用来计算铆接薄壁结构的疲劳寿命。经过分析和研究,给出了适于计算铆接薄壁结构疲劳寿命的较合理的钉孔填充系数。还探讨了各种改进 Neuber 法对计算铆接薄壁结构疲劳寿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03.
建立了考虑转子各部件的配合关系、旋转离心力、热膨胀等因素的转子整体应力分析的数学、力学模型。给出了通用计算方法,并设计了组合转子整体应力分析的通用软件(REC).该软件不但适用于具有径、轴双向配合的复杂转子,还适用于任意轴对称结构。软件可自动判断各部件间的接触面是否松脱,确定合理的径向过盈、轴向预紧量。   相似文献   
904.
关于应变率敏感系数的定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变率敏感系数是宏观塑性动力学和位错动力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本文试图对其进行了重新解释。由于强动载荷作用下一般固体要发生有限变形的动力响应,还将应变率敏感系数推广到塑性动力大变形情形。本文也指出了由于应变率敏感性所引起的内耗增量和过应力的类比性。  相似文献   
905.
本文详细论述了激光参数,表面涂层材料和厚度,约束层材料及其与工件之间的间隙等各项参数对激光冲击处理的影响,并以试验确定了各项参数的选取,使激光冲击处理技术达到工程化,实用化。  相似文献   
906.
本文介绍关于两种转子叶片振动特性的比较研究。这两种叶片分别是用销钉和纵树形或燕尾形榫头联接到旋转转盘上的,分别用一端铰接一端自由和一端固接一端自由这两种简化的叶片模型来计算两种叶片的振动。首先推导出适用于旋转离心力场中叶片与旋转平面成任意角度振动的传递矩阵,再用推导出的传递矩阵法计算叶片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然后根据模态参数计算叶片对气动激励的位移响应,并通过对位移响应的有限差分计算应力响应。两种模型的响应比较表明;销接叶片的最大位移响应要比榫接的稍微大些,但前者的最大应力响应则比后者的小得多。  相似文献   
907.
为了减小人为选择参数对优化结果的影响,针对航空发动机轮盘概念设计阶段的结构优化问题,提出了拓扑和形状同时优化(STSO)法.该方法是在变密度(SIMP)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优化目标和约束的灵敏度,用序列二次规划优化(SQP)法进行求解.接着,以板壳结构为例,对比分析了STSO法和分步优化法的结果,说明了拓扑和形状同时优化方法的优点.最后,将同时优化方法应用于轮盘结构概念设计,对比分析了使用拓扑和形状同时优化方法与单独拓扑优化方法进行轮盘结构优化的结果,探讨了不同振型对应的频率约束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振型对应的频率约束下优化结果的结构形式呈现多样性;相较于单独拓扑优化方法,STSO法收敛速度较快、结果也更精确;但是由于形状优化变量取值范围选取不当,有可能会出现网格畸变过大,而导致STSO法所得的结果无效.   相似文献   
908.
为有效抑制二元机翼颤振现象,设计了一个指令滤波反推自适应约束控制器。考虑二元机翼气动弹性系统存在多项式结构非线性特性以及系统不确定的情况,针对二元机翼控制面偏转角度限制以及系统外部阵风扰动等问题,将前/后缘双控制面布局的二元机翼动态方程以状态空间形式描述,采用反推控制技术进行控制律整体设计,通过指令滤波环节对虚拟/实际控制信号进行幅值限制,并将滤波前后的信号差引入到自适应约束控制律设计过程中。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来流速度下,开环系统出现极限环颤振现象,闭环控制系统能快速达到稳定状态,二元机翼颤振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909.
基于MPSC和CPN制导方法的协同制导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带有末端攻击角度约束的多导弹协同制导问题,运用模型预测扩展控制(MPSC)和协同比例制导(CPN),设计了一种满足末端攻击角度约束的多导弹协同次优制导律。阐述了MPSC制导方法的基本理论,详细给出了控制量表达式以二次形式近似时MPSC制导律的设计过程。采用CPN对MPSC制导方法的初始控制量进行猜测,并确定协同攻击时间。仿真时考虑两枚导弹对地面静止目标进行协同攻击。仿真结果表明,两枚导弹攻击时间偏差和末端攻击角度偏差均可控制在给定范围内,即本文所设计的制导律在实现多导弹协同攻击时,还可以很好地满足末端攻击角度约束。   相似文献   
910.
电脉冲除冰(EIDI)作为一种电动-机械式除冰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线圈和金属平板组成的电脉冲系统作为EIDI结构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建立了一套针对典型平板-线圈结构的EIDI系统结构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模型的固有特性(模态与频率)与时域响应分析,并开展了仿真模型的实验验证。研究了基于模型的EIDI系统结构动力学特性,重点关注最大应变和位移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并讨论了电容、电压等放电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电脉冲作用下,平板最大位移分布特性近似“马鞍型”,提升电容和电压可以增大脉冲力峰值和结构变形量,同时减小固定位置处的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