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47篇
航空   373篇
航天技术   152篇
综合类   70篇
航天   1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对淤泥质粘土和饱和砂进行的土动力学性质试验研究和应力波传播试验研究的成果。本文采用粘塑性模型和激波装配法建立了饱和土应力波传播的精确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2.
一种尾流消散动态预测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流间隔是增大跑道容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为了在保持安全水平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大跑道容量,可以对尾流消散进行动态预测,并据此缩减尾流间隔。研究了一种尾涡消散动态预测算法,该算法考虑了真实大气的大气分层、湍流、侧风、迎面风、风切变以及地效影响,并用一阶后向差分对该算法进行了离散化改进;在改进算法的基础上,时进近阶段尾流的消散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复现了尾涡的下沉现象和侧风对尾涡传输的线性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93.
中国深空网首次△DOR联合测轨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中国深空网首次△DOR(Delta Differential One way Ranging,双差分单向测距)联合测轨试验的干涉测量事后数据,重点从观测量随机精度、闭合时延等方面讨论了国内深空网与国内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甚长基线干涉测量)观测网、国内深空网与国际深空网的联合干涉处理情况,并与ESOC(European Space Operation Center,欧洲空间操作中心)数据处理结果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我国深空网已具备独立或联合开展深空探测器导航测轨的系统支持能力;深空站系统具备高速率数据接收、采集、记录、传输能力,采集数据处理精度优于1 ns;深空网干涉测量信号处理中心具备多体制信号的干涉处理分析能力,其分析精度与ESOC处理精度差异在0.1 ns量级.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一种接触式干涉仪数字化改造的方法。改造后的接触式干涉仪采用高精度电感式位移传感器采集数据,由计算机直接输出测量报告;减少了人为的读数误差和对线误差,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操作简单易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95.
96.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移动通信网络,设计开发了 一款小体积、高精度车载导航系统。主要在接收基站差分信息以及实现高精度定位方面 进行探索。通过单点定位和差分定位的野外跑车对比试验得出,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性高,其差分定位精度能够满足车辆导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
自主研制移动平台重力仪对我国矿产资源勘探及测绘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研制了一种基于激光捷联惯导的移动平台重力仪,根据移动平台重力测量应用需求及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特点,采用高精度石英挠性加速度计作为重力测量传感器,安装于系统垂向通道,既可作为导航用垂向加速度计,又用于实现标量重力测量。介绍了工程样机系统的组成。利用重力场随高度升高衰减的原理,以相邻楼层间的重力测量差值评价了系统的静态精度;通过地面跑车试验,获得了系统动态测量内符合精度。  相似文献   
98.
精度、连续性、可用性、完好性,是评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及用户接收机设备性能的四项基本指标。其中,精度是指GNSS的定位和授时精确度,完好性是指GNSS定位和授时输出结果的可信度。没有完好性保证的GNSS定位和授时技术无法成为众多应用领域的主导航手段,尤其是那些与经济、财产、生命相关的应用领域(如航空导航、航海导航、武器制导、交通执法、不停车收费、气象探空、电力授时等),对GNSS的精度和完好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GNSS基本系统的服务能力,因此需要在GNSS基本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专门的增强系统,以提高用户设备的精度和完好性,从而满足特定用户的使用需求。欧美等国针对GPS在航空、航海领域的应用,建设了多套GPS增强系统,中国针对BDS基本系统,建设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分析GNSS精度和完好性指标的基础上,介绍GNSS增强系统和技术。  相似文献   
99.
100.
论述了亚微米精度工作台动态重复精度测量的新原理及方法.其精度达±0.02~±0.08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