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43篇 |
免费 | 2027篇 |
国内免费 | 106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715篇 |
航天技术 | 1944篇 |
综合类 | 980篇 |
航天 | 35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7篇 |
2023年 | 388篇 |
2022年 | 419篇 |
2021年 | 441篇 |
2020年 | 460篇 |
2019年 | 417篇 |
2018年 | 303篇 |
2017年 | 346篇 |
2016年 | 404篇 |
2015年 | 404篇 |
2014年 | 520篇 |
2013年 | 458篇 |
2012年 | 592篇 |
2011年 | 606篇 |
2010年 | 573篇 |
2009年 | 575篇 |
2008年 | 579篇 |
2007年 | 490篇 |
2006年 | 464篇 |
2005年 | 450篇 |
2004年 | 417篇 |
2003年 | 412篇 |
2002年 | 344篇 |
2001年 | 358篇 |
2000年 | 273篇 |
1999年 | 217篇 |
1998年 | 210篇 |
1997年 | 196篇 |
1996年 | 168篇 |
1995年 | 195篇 |
1994年 | 229篇 |
1993年 | 172篇 |
1992年 | 214篇 |
1991年 | 184篇 |
1990年 | 162篇 |
1989年 | 189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利用 CFD 计算软件 FLUENT 的二次开发功能和 RNGk-ε湍流模型,建立了无人机投弹流场数值模拟模型和投弹后的弹道仿真模型。运用动网格技术,以固定步长更新投放物与无人机发生相对运动而导致计算域的变化。将整个流场的解与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解相结合,分别模拟计算了导弹,炸弹与无人机的分离过程,在气动干扰下,得到了导弹、炸弹的姿态角和位置随时间变化图,并对导弹在有气动干扰下和无干扰情况下得到的弹道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动干扰对导弹、炸弹的纵向运动影响比较严重,而对横侧向运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02.
起飞超轮速严重威胁飞行安全,为了有效评估运输飞机起飞时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的超轮速风险水平,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和贝叶斯网络的评估模型。选取抬轮速度、总重、低压转子转速、抬轮率、抬轮时机、升降舵控制量、风的分量、总温8个指标,建立超轮速风险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启发式高斯云变换算法和正向高斯云算法的云模型,实现超轮速风险等级软划分和指标离散化,并确定各指标的先验概率;构建超轮速风险的贝叶斯网络,基于所建网络和节点信息计算节点后验概率,通过网络反向诊断得到超轮速的主要诱因。结合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评估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超轮速事件分析、民航运行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3.
尾喷管是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中的关键部件之一,直接影响着飞行器的推阻匹配、俯仰力矩配平等特性。为了提高尾喷管优化设计效率,建立基于多可信度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基于粗网格、无黏模型的CFD 结果作为低可信度数据,以基于细密网格、SST k-ω 湍流模型的CFD 结果作为高可信度数据,将最大化推力系数、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作为优化目标,构建Cokriging 模型,并结合NSGA-Ⅱ算法得到Pareto 解集。结果表明:以上三个目标分别提升了2.94%、13.0% 和40.6%,误差低于0.5%,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优化后流场波系结构更为复杂,改变了壁面压强分布规律;与Kriging 模型相比,Cokriging 模型具有相当的预测性能,构建时间成本节省了62%。 相似文献
304.
305.
306.
307.
焊接技术应用于多个领域,近些年焊缝缺陷自动检测技术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VGG-16卷积神经网络的良好分类性能,提出一种SC-VGG网络结构,利用合成卷积层替换了单个卷积层,同时改进了训练过程中的损失函数,使网络结构更为关注焊缝缺陷类型预测的结果。经过实验测试,SC-VGG网络结构在训练过程中损失函数曲线可以很好的收敛,与其他网络结构相比对焊缝缺陷特征的提取性能更好,平均准确率和召回率达到了95.86%和98.33%,为焊缝缺陷自动化识别提供了算法支撑。 相似文献
308.
方斌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21,(3):38-44
管道系统中设置的阀门、限流环等十分常见,装备限流装置的管道本质就是典型的连续突变管道。突变管道流动存在十分明显的局部水头损失,因此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管道系统设计时不得不考虑因管道突变而产生的局部水头损失;目前针对单个突变管道流动局部水头损失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已推导出相应的计算模型,但对于连续突变管路的水头损失研究较少,工程设计中对于连续突变管路的局部水头损失计算采用基于单个突变管道水头损失的叠加计算法,由于连续突变管路流动为极其复杂的湍流,基于单个突变管道水头损失的叠加计算法而得到的连续突变管路的局部水头损失结果误差较大。鉴于此,采用理论推导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四种不同管径比的管道以及23种不同进口流量工况,并以航空煤油为介质进行实验,利用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传统的突变管道水头损失的叠加计算法进行修正,提出了连续突缩突扩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修正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相比于传统计算方法在精度上得到了显著性提高,为工程管道系统设计中的连续突变管路局部水头损失计算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09.
李京菁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21,(4):118-125
基于建立的复合材料渐进失效模型(PD model),通过引入机织复合材料纤维束波动形态特征,对PD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与实验结果及其它模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修正后模型的有效性。同时,采用PD模型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几何参数包括波动角、编织角、总体纤维体积分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随几何参数变化的趋势。其中指出Graphite/Epoxy机织复合材料由于其纤维与基体模量差异性较大而造成其力学性能相较于E-glass/Epoxy机织复合材料受波动角的影响较大;编织角对机织复合材料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面内力学性能随编织角的变化以一种波动形式出现;机织复合材料的总体纤维体积比越大,纤维束的力学性能就越强,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就越强,且这一增长趋势接近于指数增长。 相似文献
310.
卫星信号射线上的总电子含量(slant total electron content, STEC)是像素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电离层层析(computerized ionospheric tomography, CIT)建模的必要数据来源,但电离层层析通常忽略1 000 km以上的顶部电子含量,为弄清这部分电子含量对层析结果的影响,利用NeQuick2模型计算站星视线上的STEC与其在电离层区域内的STEC比值来改正原始数据,并分别利用改正前后的STEC进行电离层层析。结果显示,电离层顶部电子含量占比约为10%,白天占比略大于黑夜,与测高仪站的数据相比,改正后的均方根值比改正前提高了20%以上;与Swarm卫星提供的电子剖面数据对比,改正后的层析结果精度较改正前提升了19.6%左右,且该方法受地磁扰动影响较为明显。总的来说,利用CIT进行小尺度电离层探测,可较直观地看出,顶部电子含量对层析结果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相应手段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