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1篇 |
免费 | 132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41篇 |
航天技术 | 38篇 |
综合类 | 83篇 |
航天 | 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曾军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1989,2(4):19-25
本采用索尔(sauer)法分析了二维喷管喉道区流场,得到了一条合理的初值线。在由特征线法确定初始膨胀区后,根据质量平衡的概念设计超音速风洞喷管壁面型线。本方法可供超音速风洞喷管壁面型线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2.
无波动,无自由参数的耗散差分格式(NND)在喷流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本文用文献[1]建立的无波动、无自由参数的耗散差分格式(NND格式),对无粘喷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就一典型的自由射流流动,与国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PLM差分格式(Piecewise-Linear Method)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得到了很一致的结果,且所用的计算时间少于PLM格式。 相似文献
33.
超声速主流中逆向喷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在差分格式NND-2基础上^[1],提出了一个修正格式,形式简单,应用方便。从薄层近似的NS方程出发,用该格式计算了超声速主流中存在逆向喷流的钝体绕流的粘性流场,成功地捕捉到流场内的各种波系和涡系结构。计算的结果与文献[2]中的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二者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以二维高雷诺数可压缩粘性流动问题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笛卡尔网格虚拟单元方法。基于壁面函数基本假设,构造了壁面函数-虚拟单元方法(WF-GCM),用于定义湍流壁面边界条件。引入参考点的概念计算虚拟单元上的基本变量与湍流变量值,定义了"非贴体"笛卡尔网格下的湍流壁面边界条件,并通过壁面函数模型修正近壁面单元与界面单元。基于自适应笛卡尔网格体系,采用发展的具有二阶精度的格心格式有限体积求解器,数值模拟了跨音速RAE2822翼型绕流问题与超音速圆柱绕流问题,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显示了WF-GCM对高雷诺数可压缩粘性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8.
实验详细测量了完全膨胀马赫数范围为110~160、喷管间距为16到32倍喷管出口直径的超声速双喷流近声场,分析了两个喷流各自发出的啸音在近声场的相位关系,研究了喷管间距对双喷流耦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单喷流,双喷流耦合啸音在A模态时,呈现出反对称或对称模式,在反对称模式下,喷管中间区域啸音强度减小,对称模式下,双喷流中间区域啸音强度略大于单喷流啸音;B模态时,两个处于摆动模态的喷流啸音在喷管中间区域同相而发生耦合,极大地增强了B模态的幅值,达到160dB;C模态的相位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对比不同喷管间距下的双喷流近声场,发现喷管间距过小或过大均不利于B模态的耦合;喷管间距对C模态影响最大,当喷管间距变大时,C模态幅值及主导马赫数范围均增大。 相似文献
39.
40.
多喷流干扰级间热环境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载火箭级间热分离过程中,级间段受高温高压喷流的影响,所处环境恶劣,研究级间热环境中压力、温度和热流分布规律对级间段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φ)1m高超声速风洞中,采用以微型固体火箭燃气为喷流介质的热喷流模拟技术,模拟了运载火箭二级主发动机和四个游动发动机同时工作多喷流干扰条件下的级间热环境,并对级间压力、温度和热流测量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级间距、不同排燃窗开口数量情况下的二级底封头和一级前封头表面的热流、温度及压力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级间距越小,分离环境越恶劣,压力、温度、热流分布越不均匀;总排燃面积保持不变,排燃窗开口数量变化,对一级前封头上的压力、温度、热流影响不大,但对二级底封头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开口数量的减少,二级底封头上压力、温度、热流值均有所增大.本项试验采用同轴热电偶测量了级间区域的热流,热流结果精准度的提高以及热流模拟准则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