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139篇
航天技术   51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针对某型发动机在高空小表速飞行时出现的转速摆动现象,在从机理上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产综合电子调节器和改型的俄制综合电子调节器的n1转速通道占空比控制率S1n1,采用减小开环增益的方法,单独修改n1转速通道S1占空比控制率.试飞结果表明:该措施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转摆问题,而且提高了空中加力接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2.
针对尾坐式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考虑螺旋桨尾流对飞行器的控制作用,建立其数学模型,并针对尾坐式飞行器的纵向转换过渡过程设计了一种基于航迹倾斜角变化的增益调度控制器,分别使用LQR和H_∞两种反馈控制方法经历其增益调度控制器。分别以斜坡和多级阶跃信号为指令,通过以航迹角跟踪的方式进行纵向模型的过渡仿真验证控制器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器均能保证飞行器的稳定过渡转换飞行,且在稳定性方面增益调度LQR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性能,在快速性和准确性上增益调度H_∞控制器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3.
针对校准实验室直流电压源量程增益校准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参考标准源和数字多用表直接校准DUT量程增益的新方法。此方法校准误差只与所选设备技术指标有关,便于在一般校准实验室开展且可以实现自动校准。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与传统的电阻分压式方法相比,二者在校准精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在1V~1000V量程范围,新方法的校准结果扩展不确定度可达到0.3μV/V.  相似文献   
164.
利用CST软件对不同路径的盒栅式电子倍增系统进行建模,将相邻打拿极的排布分为“Z”型和“U”型。模拟计算这两种最小打拿极排布单元及其衍生路径下,电子倍增系统内电场分布、电子运行轨迹和电子倍增增益的差异。模拟结果显示,不同打拿极排布下电子倍增系统内的电场分布差异不大,但电子运行轨迹和电子倍增增益差别显著。结合盒栅式电子倍增系统实际装配的合理性,通过计算分析得出打拿极排布的基本原则,并在八级打拿极结构的情况下,优化得出较合理的排布路径。  相似文献   
165.
研究了双体卫星(DFP)对日定向姿态机动控制问题。首先分析双体卫星工作机理,建立载荷舱与平台舱姿态模型,推导磁浮机构线圈和磁钢相对距离的数学表达式。提出基于PD控制的载荷舱对日姿态机动、平台舱姿态跟踪以及两舱避碰等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平台舱姿态跟踪速度,设计反步控制器对平台舱飞轮的动态特性进行补偿。进一步,为提高两舱协同控制性能,对传统PD控制进行改进,提出基于变增益PD控制的载荷舱姿态机动控制律,将两舱相对姿态信息包含在载荷舱对日姿态机动控制律中,有效降低了两舱碰撞风险,提高了两舱姿态机动速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控制算法能有效实现双体卫星对日定向,且能避免两舱碰撞。  相似文献   
166.
主要研究在轴向过载下丁羟推进剂的压强耦合响应,基于双脉冲外部激励的方法,建立了T型燃烧器旋转过载试验系统,开展了丁羟推进剂在0g、5g、15g轴向载荷下的压强耦合响应试验研究,获得了丁羟推进剂在T型燃烧室中的燃面增益常数。试验结果表明,轴向过载值越大,T型燃烧器平均工作压强越低,包覆套筒里凝相残渣质量越多,分析认为过载下铝粉在药面过度聚集使得铝粉未充分燃烧,导致丁羟推进剂能量没有充分释放;随着轴向加速度的增加,T型燃烧器燃面增益常数和凝相粒子浓度减小,从而造成阻尼效果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67.
变轨技术的核心是控制单元的算法部分.基于对传统速度增益制导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速度增益制导方法,解决中段改变打击目标的实时控制问题.通过建模、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8.
一种新型平板高增益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型低剖面、高增益天线,即褶皱地平面天线。这种新型天线的剖面只有喇叭天线的1/10,采用周期性结构的金属制作而成,可以广泛应用于弹载、机载和星载侦察系统以及敌我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69.
针对传统滑模控制易导致系统出现抖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滑模观测器来实现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传感器控制。为了减小观测器系统抖振,利用模糊RBF神经网络算法动态调整滑模增益,并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证明了该模糊神经网络观测器的稳定性;利用锁相环(PLL)技术提高估算精度,并削弱计算噪声。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搭建了仿真模型,将模糊RBF神经网络滑模观测器系统与传统滑模观测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滑模观测器相比,新型滑模观测器能够快速、有效地跟踪转子位置,精确估算出转子速度,同时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70.
研究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输出追踪控制问题。利用高增益观测器和反传设计方法,在非线性系统满足Lipschitz条件下,对任意给定的常数参考信号,设计了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的输出指数渐进追踪参考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