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0篇
航空   62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174篇
航天   2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候涛 《飞碟探索》2009,(12):14-15
纵观当今的图书和影视作品.关于时空旅行的内容随处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空旅行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2.
依凡 《航天员》2014,(3):74-75
在《巴尔扎克像》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罗丹在完成了作品之后让自己的学生赏析,他们对作品赞叹不已,于是罗丹就在学生们的惊叹之中砍去了雕塑作品中两只手,最终“身披着宽大的睡袍,两眼深深看着前方,好象是经过了一夜的辛勤笔耕,正在眺望着窗外的黎明,酝酿着一部新的巨著的问世”的巴尔扎克雕像就这样诞生了,并与罗丹的《思想者》、《青铜时代》等一同屹立在世界艺术杰作之林。我们只感受到了罗丹所塑造的《巴尔扎克像》所散发出来的艺术魅力,似乎没有听闻过他创作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3.
白夜     
冯立 《西南航空》2007,109(2):104-106
成都的冬夜,寒冷而潮湿,让人倦怠退缩,我常常在不自觉中陷入一种催眠状态。在梦里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了那片旷野。冬日的清晨,浓雾弥漫着旷野。一棵巨大的圣诞树散发着眩目的光芒,是上帝送来的礼物,亦或是外星人留下的残迹,还是……我迷惑了。伫立在田野中央,粘稠的白雾在空中如纱般缠绕、飘散,我梦游般移动着脚步,如行在云间。越来越多的人物出现在眼前,越来越多的幻境开始涌现。或歌或舞,或笑或哭;或如木头般静静耸立,或如魔兽般疯狂起舞……雾似乎也越来越浓了,远远  相似文献   
194.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echnique of Da Vinei's painting and analyzes the location and the expressions of the twelve apostles to show the Last Supper's uniqueness.  相似文献   
195.
喻京川 《航天员》2013,(2):74-76
美国太空画家罗伯特·麦考尔(RobertMcCall,1919—2010),作为NASA的特聘专职画家,其太空美术作品以想象大胆独特、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笔法简洁大气、场景宏大壮观而著称,堪称现代太空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96.
文章从童年经验、成年生活部分表现、作品人物心理三方面分析了鲁迅个性心理结构中的受虐、自虐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97.
天浪 《航天员》2009,(2):62-65
继将机械女佣、水动力车和火箭靴等科幻作品中想象的事物研发成现实之后,科研工作者又一次奔向了将科幻小说变成现实的道路。与以往大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实现所有科幻小说中最伟大的构想——太空电梯。想想,从太空垂下长长的缆绳,升降舱自天际沿绳滑下,停落你的身边,你不需要攀登,只需抬腿走进升降舱,就像进入电梯,只消一次等待,或一觉醒来,你的飞天梦已成为现实。而据物理学家布莱德利·C·爱德华兹声称,太空升降舱,实现可能只需15年!  相似文献   
198.
2009年1月16日,为期20天的“梦想航天、探索宇宙”全国第四届太空画展在北京落下帷幕。本次画展吸引了6万多名来自全国的观众,在展览期间,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还专门组织了在京的部分职工前去参观,北京161中学培训中心组织参加少年宇航技师培训的十几所学校的学生到画展现场观摩学习,来自广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作者和家长也专程赴京参观并交流。  相似文献   
199.
今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启动了新一轮质量文化建设工作,组织编写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于深入推进质量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200.
痕迹     
《西南航空》2010,143(1):88-91
12月20日.成都A4画廊与北京Boers-Li画廊联合举办的展览《痕迹》在A4画廊开幕,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010年1月30日。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包括陈劭雄、侯勇、吉磊、刘韡、梁远苇、仇晓飞、宋琨、王郁洋、杨心广及杨冕。10位艺术家均带来了自己最富代表性的作品.它们探讨了都市生活模式下的集体记忆,预置于我们观念中的文化隔阂.从对生活片段的感知到发掘出时代赋予的独特气质,艺术家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城市社会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