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3篇
航空   250篇
航天技术   88篇
综合类   67篇
航天   1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41.
本文对甚高频(VHF)对空指挥电台在飞行训练中出现的干扰和通信盲区进行分析。对同频段之间的临频干扰,采用增加天线之间的间隔和加装腔体带通滤波器,对干扰信号进行有效衰减;对外界电磁波干扰,通过实孙情况和理论分析,缩短排除周期;对区域管制中出现的通信盲区,加强对地面和机载电台技术指标的检测和调整工作,采用高增益天线定向辐射,在通信盲区内设置同频发射遥控转播台,可有效地消除干扰和通信盲区。  相似文献   
342.
在采用伪距差分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中,分析了电离层时延校正不完善而产生电离层时延伪距残差的原因,指出了差分参考站和用户相对于导航卫星位置不同,引起了电波穿越电离层处的垂直TEC和角度不同是产生这种残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伪距差分算法,并且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其改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3.
煤油富燃燃气旋转爆震燃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洪波  严宇  张锋  洪流  陈宏玉 《推进技术》2020,41(4):881-888
为了了解煤油富燃燃气旋转爆震燃烧的过程及其特点,采用液体煤油一次燃烧后的富燃燃气与富氧空气二次爆震燃烧的方案,对0.51~1.29余气系数条件下的旋转爆震燃烧过程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液体煤油相比,煤油富燃燃气能够在更低氧含量的富氧空气中实现旋转爆震波的稳定传播。氧气质量含量为29%,余气系数为0.74时,煤油富燃燃气与富氧空气形成的旋转爆震波的传播速度均值为926.3m/s。贫氧条件下,随着空气流量增大,旋转爆震波的传播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其最小值为氧浓度降低与空气流量增大对爆震波传播速度影响的平衡点。本实验范围内,该平衡点对应的氧气质量含量和余气系数分别为35%与0.92。  相似文献   
344.
345.
为研究客机隔热隔声棉点火特性与产烟毒性,使用相关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点火持续时间和辐射板温度均对隔热隔声棉点火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点火持续时间越长,火焰沿Y轴蔓延距离越大,点火15 s时,明火附近区域的隔热隔声棉出现被烧穿现象,但烧穿面积不大。火焰沿Y轴蔓延距离增长速率却随点火持续时间的增大而减小,验证了隔热隔声棉的隔热效果。辐射板温度在700~820 ℃范围内越大,火焰沿Y轴蔓延距离的增幅就越小,说明热辐射对样品燃烧的促进作用比明火火源的加热作用小很多。当样品质量为75 g时生成的一氧化碳(CO)毒气体积分数达到0.041%,该值已经对人体构成威胁,而样品质量在5~75 g范围内越大,燃烧产生的CO毒气体积分数便越大。研究结果对认识客机隔热隔声棉燃烧点火特性和产物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6.
超声速气流中煤油射流的等离子体点火实验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在直连式超燃实验台上开展来流马赫数为2.5,总温为1650K的液态煤油燃料点火实验.在未使用引导氢气的情况下,利用输入能量为1.5kW的电弧等离子体炬实现煤油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研究了煤油的不同喷注位置、喷射压力对点火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燃料喷口距离点火凹腔为550mm,喷射压力为1.5~2.3MPa时,可成功点火,更近的喷射位置和更高的喷射压力无法点火,分析认为点火凹腔的局部混合特征是影响点火的关键因素.根据点火和火焰前传的高速摄影图,发现下游凹腔在点火初期的作用不大,但是对于稳定燃烧和火焰前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7.
介绍了水声信号传播射线模型的理论基础,给出了水声传播衰减详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分析过程;在射线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声信号传播的过程,并根据数学模型,实现了传播过程在matlab下的仿真。根据不同的仿真条件得到了相关的传播损失分布图,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48.
 在传统中心差分离散混合傅里叶变换(DMFT)抛物方程模型基础上,针对传统算法计算动态阻抗边界条件时的数值振荡及忽略后向传播与散射造成计算误差增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前-后向混合差分方法的递归双向DMFT(TW-DMFT)模型,以一阶前-后向差分方程代替传统的中心差分方程拟合阻抗边界条件,以递归双向传播模型改进传统单向预测模型.仿真分析了双向DMFT模型计算不同边界及媒介条件下单刃峰和实际地形的电波传播分布特性,与传统算法及几何绕射理论(GTD)进行比较,新算法提高稳定性及精度的同时弥补了传统算法的不足,更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349.
异常传播现象已经成为软件开发者在异常处理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往研究者更多关注于异常传播路径以及异常抛出的根源,而忽略异常传播结构的网络化特征.通过定义异常传播过程中方法之间的异常传递关系对异常传播结构进行网络化建模,提出了异常传播网络模型.通过对5个开源软件包的异常传播网络进行度分布、传播异常类型层次分布、聚集系数和平均最短路径等网络特征的分析发现:异常传播网络的出度和入度基本服从幂律分布;异常传播过程几乎都与"不要传播抽象异常"原则相违背;由于异常传播过程的"弱边界性",异常传播网络并没有传统软件的高内聚特征.上述分析成果可以为软件开发者在设计异常处理过程时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350.
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多码率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码译码器结构,提出了一种校验节点更新单元(CNU,Check Node Updating Units)与变量节点更新单元(VNU,Variable Node Updating Units)的设计方法.按照"化整为零"的思想,将CNU与VNU分成若干小的运算单元,在不同码率下对这些运算单元进行动态组合构成新的CNU与VNU,从而减少不同码率下硬件资源的冗余,提高了译码速率.最后,按照本文提出的译码器结构,使用Altera公司Stratix系列的FPGA EP1S80实现了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中使用的0.4,0.6和0.8三种码率LDPC码的译码器.实现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多码率译码器仅比单码率译码器多耗用12%的硬件逻辑资源,存储器相当;而相对于传统的多码率译码器结构,本结构在不增加硬件资源的情况下,将0.4码率码字的译码速率提高了100%,将0.6码率码字的译码速率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