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4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43篇 |
航天技术 | 15篇 |
综合类 | 30篇 |
航天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分析了成形参数对Ti55531钛合金筒形件旋压成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880℃+保温30min/空冷的热处理可获得较好的强塑性匹配;当旋压温度为750~800℃时,金属流动性好,筒形件表观质量好,且随着旋压道次增加,旋压温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650℃,旋压极限减薄率可达80%左右;进给比在0.45~0.78 mm/r取值,在开始道次中采用大点的进给比,使工件较好贴模,在最后道次中采用相对小的进给比便于工件脱模;道次减薄率在30%~45%时较为合适,有利于旋压成形。 相似文献
122.
件号在民用飞机中属于构型管理范畴,必须是简洁的、独一无二的、易于理解的。好的件号规则不仅仅将大幅度降低独立工程项目中构型管理难度,还可以通过件号实现对产品的追溯,清晰地体现出公司产品谱系演变规则。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公司设备件号管理规则,提炼总结出针对不同ATA章节,不同类型系统设备件号规则需关注的因素,ATA44客舱系统及ATA46信息系统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紧密,应针对不同分系统、不同应用场景、驻留软件更新等方面考虑产品的型谱化发展及不同层级件号的命名问题。结合在民用飞机航电系统典型研发流程中工程实际可能遇见的问题,给出了民用航电系统设备研发全生命周期中顶层图、设备铭牌、环境鉴定试验、首飞构型件号管理建议及需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3.
重点研究了我国高精度惯性仪表产品制造技术如何突破传统机械产品制造工艺理念和认知框架,解决高精度惯性技术(原理)产品制造合格率、 参数稳定性和精度提高问题.首次在产品制造技术特征中从理论上提出了"制造工艺的固有(基因)特征性"概念,当研究提高惯性仪表精度的解决方案时,从制造角度应注意到这一"固有的遗传(基因)特征"抽象概念对产品精度影响作用.提出了在高精度惯性仪表的制造工艺设计中,应关注减小或消除这些制造工艺固有特征作为关键工艺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4.
新型运载火箭的推力支架使用碳/环氧复合材料管形件组装而成。针对该类管形件的成型工艺及特征,文章在对比了多种常用的超声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材料管形件内部质量的底板反射检测方法。文中运用了超声C扫描系统,采用底板反射法对设计的人工缺陷及实际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人工缺陷,并且可以有效地实现产品内部缺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5.
126.
零件加工过程的工艺因素都会给零件表面及表层带来(留下)特有的微观特征,这种微观特征与产品设计原理和零件性能特性要求的匹配性对高精度惯性产品的固有性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次在惯性仪表制造体系中引入了零件表面微观工艺特征性概念,以解决仪表精度提高和合格率问题.采用微观工艺特征分析方法思路,从产品设计技术特征(原理特征和性能特征)角度,从更微观、更微小的细节去识别、分析加工合格的零件存在的某些特征状态.初步分析了动压马达半球零件加工表面存在的两类微观特征可能导致惯性仪表生产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的影响机理和特征形成的制造因素,提出了改变和完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7.
强力内旋压是制造高精度薄壁筒形件的先进成形方法,旋压后尺寸精度的控制一直是困扰生产的主要问题。文章研究了强力内旋压5A06铝合金筒形件的尺寸控制技术,测量了试验件外表面残余应力,介绍了成形后各个不同处理状态下圆筒直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冷热循环稳定化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控制内旋压工件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8.
极限拉深系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平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20(3):24-25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筒形件及带凸缘的筒形件第一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并与多种材料实验值进行比较,表明此方法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