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388篇
航空   1915篇
航天技术   518篇
综合类   454篇
航天   85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潘慕绚  陈强龙  周永权  周文祥  黄金泉 《航空学报》2019,40(5):122632-122632
考虑涡扇发动机转子部件的惯性、容腔中质量与能量的堆积效应和高低温部件间的热交换,依据转子动力学、容积动力学及热力学建立涡扇发动机部件级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一阶微分方程,获得发动机典型截面处的性能参数。该模型能够反映涡扇发动机温度、压力、转速等12个关键参数的动态特性,避免传统转子动力学迭代模型的迭代求解,提高了模型实时性。模型输出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其稳态误差小于1.6%,最大动态误差小于5%,单次流路计算平均耗时为0.009 ms。  相似文献   
952.
垂直起降运载器着陆过程是一种对支撑机构的结构强度、锁紧机构可靠性、缓冲器吸能特性要求极高的复杂瞬态碰撞吸能过程。针对现有着陆支撑机构构型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着陆支撑机构构型,并对该锁紧机构进行结构设计。由于支撑机构在展开过程中受到重力、空气阻力等多种环境力的作用,导致锁紧连杆相对速度在有限范围内变化。通过建立锁紧机构中移动构件力学方程并计算得到合理驱动弹簧参数,而后将锁紧相对速度作为输入变量,通过ADAMS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完成工况模拟,并分析不同驱动弹簧参数对锁定可行性的影响,为锁紧机构可靠锁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53.
目前已经开展的国外火星探测任务大部分失败案例均集中在火星捕获、进入下降与着陆(EDL)两个关键环节。文章首先针对上述两个阶段介绍了火星探测任务典型失败案例的故障现象,并对其中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为特殊环境适应性不足、关键系统安全性故障、动力学与轨道控制问题,然后针对性地分析并提出了特殊环境应对设计、关键系统安全性设计、轨道动力学分析与变轨策略等应对策略。可为后续火星探测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4.
水陆两栖飞机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领才  雍明培 《航空学报》2019,40(1):522708-522708
水陆两栖飞机历经百年的发展,已成为飞机大家族中的稀有机型,但其在现代航空工业中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却不容忽视,其独特的水陆起降特性更使其依然具有在民用和军事多个领域中应用的优势。除了陆基飞机常规的设计制造技术外,水陆两栖飞机特有的关键技术则是其优良水面起降特性的技术保障,也是航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传统布局和现代创新布局两个方面阐释了水陆两栖飞机的设计特点和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转变,从水陆两栖飞机水动力特性和气动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水陆两栖飞机的产业应用领域前景以及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5.
离心压气机包容结构连接螺栓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离心压气机包容结构的抗冲击能力,对连接螺栓建立多种有限元模型,开展数值仿真研究,分析比较不同建模方法的数值仿真结果与计算特性,并在高速旋转试验台上开展了离心叶轮轮盘破裂包容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蛛网多点耦合模型、固连失效接触模型和梁-壳离散弹簧模型计算量少,计算效率高,但无法准确体现高能冲击载荷的传递和连接部位突加应力、应变的分布与变化;螺栓实体模型较为复杂,所需计算时间长,但能够充分体现螺栓变形以及与螺栓孔的相互作用,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56.
针对两分支圆柱齿轮分扭传动机构,深入剖析了其载荷分布不均衡的原理,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均载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弹性轴结构分扭传动的试验证明了该原理及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工况条件、两分支扭转刚度、支撑刚度、啮合相位差等因素皆对系统的均载性能具有影响,其中取较小的扭转刚度和较大的支撑刚度,并严格控制第一级齿轮副之间的啮合相位差对均载有利。   相似文献   
957.
基于详细化学反应机理+逐线积分法+视在光线法开展了火箭发动机喷焰流动与辐射特性研究,分析了不同化学反应机理对流动与辐射的影响,利用地面试验数据校验了模型的正确性,并详细分析了火箭发动机出口参数变化对喷焰流动及辐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喷管出口温度增加,对流场结构影响较小,但会显著提升喷焰的复燃效应;喷管出口压强增加,会对流场马赫波系结构产生影响,但对喷焰二次燃烧影响较小;喷焰红外辐射强度会随着出口温度或出口压强的升高而增加,且红外辐射强度与出口推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8.
针对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锥齿轮由行波共振引起的掉块故障,采用瞬态接触动力学分析方法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手段,对行波共振发生时从动锥齿轮的共振特性和应力分布开展研究。基于声测法开展了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锥齿轮行波共振试验,研究中央传动锥齿轮行波共振特性,获取了从动锥齿轮行波共振动频、危险转速以及破坏断裂特征。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试验中出现三节径共振皆是前行波共振,四节径共振是后行波共振;三节径共振危险转速范围为74.2%~76.2%,四节径共振危险转速范围为102.8%~104.2%。数值仿真与试验测试中结构静频值具有一致性,三节径误差小于2%,四节径误差小于5%,验证了仿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仿真计算四节径行波共振时从动锥齿轮齿根处和辐板应力集中,应力分布形式与齿轮故障复现试验断裂形式基本一致,辐板正面应力值大小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误差在0.5%~9.5%,满足工程级应力预测要求,验证了瞬态接触动力学分析方法对齿轮行波共振应力预测的有效性。试验表明该齿轮结构是否存在初始缺陷是发生齿轮断裂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59.
针对双氰胺固化温度较高、在环氧树脂中分散不均等缺点,综述了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对双氰胺固化反应活性和储存性能的影响,结合双氰胺的固化机理,分析了双氰胺的改性原理,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0.
为了分析铰链间隙对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针对一种投放机构,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将其简化为一个四连杆机构,建立投放机构的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同时采用库仑摩擦描述机构间隙处的摩擦作用,并将建立好的模型导入到Adams仿真分析软件中,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Adams软件可以有效地建立含铰链间隙的投放机构动力学模型,分析间隙对机构在开启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能够预测铰链间隙对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为机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并有利于在工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