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66篇 |
免费 | 1271篇 |
国内免费 | 94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301篇 |
航天技术 | 1476篇 |
综合类 | 1143篇 |
航天 | 27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308篇 |
2022年 | 384篇 |
2021年 | 413篇 |
2020年 | 375篇 |
2019年 | 365篇 |
2018年 | 214篇 |
2017年 | 332篇 |
2016年 | 314篇 |
2015年 | 298篇 |
2014年 | 407篇 |
2013年 | 394篇 |
2012年 | 536篇 |
2011年 | 494篇 |
2010年 | 447篇 |
2009年 | 475篇 |
2008年 | 491篇 |
2007年 | 540篇 |
2006年 | 427篇 |
2005年 | 446篇 |
2004年 | 392篇 |
2003年 | 333篇 |
2002年 | 342篇 |
2001年 | 349篇 |
2000年 | 266篇 |
1999年 | 220篇 |
1998年 | 238篇 |
1997年 | 183篇 |
1996年 | 249篇 |
1995年 | 210篇 |
1994年 | 214篇 |
1993年 | 173篇 |
1992年 | 162篇 |
1991年 | 140篇 |
1990年 | 111篇 |
1989年 | 127篇 |
1988年 | 94篇 |
1987年 | 100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3.
196.
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前体曲线激波逆向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前体激波的压缩能力、压缩效率、流量捕获特性和结构长度可控,提出了平面曲线激波逆向设计方法。采用B-Spline曲线控制激波形状。利用有旋特征线法,求解激波的影响域及决定激波的壁面。设计了一凹激波,并对波后流场进行CFD无黏数值模拟,CFD结果和设计结果一致,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此外,还设计了直激波、凹激波和凸激波3种激波,并对其在设计点和非设计点处的性能开展了数值研究。在设计点处,分析了激波的压缩比、激波的总压恢复系数、激波压缩区的压升、激波压缩区出口马赫数和流动角随激波控制角的变化规律。在非设计点处,分析了激波压缩区的流量系数和总压恢复系数随攻角和马赫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7.
为了研究机翼对自转旋翼机纵向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某复合式自转旋翼机,建立了基于状态空间法描述的非线性全量方程数学模型。该模型包含自转旋翼、机身、螺旋桨、机翼和尾翼的气动模型、动态入流模型和稳定性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比研究了样例自转旋翼机和样例复合式自转旋翼机的纵向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机翼的增加对于浮沉模态和短周期模态稳定性是有利的;对于旋翼转速模态稳定性是不利的,在设计复合式自转旋翼机时可以考虑增加旋翼桨尖配重来提高此模态的稳定性。机翼的纵向位置对自转旋翼机的纵向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在机翼纵向位置能满足配平约束条件下,机翼纵向位置越靠后,迎角稳定性越好,但旋翼转速稳定性越差。在设计复合式自转旋翼机时,机翼纵向位置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进行折中。 相似文献
198.
民用飞机弹性结构水上迫降试验载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体模型和弹性体模型的载荷传递方式不同,为了研究刚体模型和弹性结构模型对飞机水上迫降载荷的影响,根据动力相似性原理设计制造了刚体模型,并根据强度相似性原理设计制造了弹性结构部件,通过气囊加载试验系统验证了弹性结构部件满足强度相似设计要求。通过水上迫降模型试验测得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使用傅里叶变换处理试验数据得到加速度峰值。根据刚体模型的试验数据分析,飞机以初始俯仰角12°、襟翼为着陆构型、较小的下沉速度和中重心状态入水时,飞机在水上迫降过程中受到的载荷较小。研究表明:带弹性结构模型和刚体模型所得到的飞机载荷有明显的不同,带弹性结构模型得到的垂向加速度峰值明显低于刚体模型。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机体着水底部弹性结构变形吸收了大量的能量。 相似文献
199.
200.
对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运用一种非概率-区间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基于区间数学和1阶泰勒展开理论的区间分析方法将非确定参数支承刚度和连接结构刚度视为区间向量,运用泰勒展开法建立了转子系统固有频率的公式.区间分析方法降低了传统的概率分析方法对不确定参数信息的过分要求,为解决含有非确定参数的转子系统动力特性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应用区间泰勒展开法和概率方法对数值算例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结果.当参数非确定性小于20%时,计算得到的转子系统固有频率区间上下界与真实值区间上下界误差小于2.2%.建立了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试验装置,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