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93篇
航空   322篇
航天技术   61篇
综合类   69篇
航天   1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量洗流时差异数mz^-α的实验设备。该设备由步进电机驱动,通过机械传动实现模型的强迫平移振动。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理想地实现模型的平移运动。利用此设备,我们在FL-1风洞中成功的提取了SDM标模的洗流时差异数mz^-α,达到了分离洗流时差异数mz^-α与纵向阻尼导数mz^-ωz的目的。此设备的开发也为测量其他平移加速度导数(如β)提供了实验设备,积累了实践经验,为动导数的实验研  相似文献   
192.
本研究用以验证航天员穿射再入服(LES)在1GX和3GX负荷作用下所能够达到的范围。4名有经验的航天员驾驶员作为这项研究的被试者。被试者在布鲁克斯空军基地离心机上,执行各种伸展距离的任务,从拍摄的摄影资料获得了定量数据在3GX作用下,变化范围从增加2.04cm到减少14.4cm,被试者表现出对+X(向前)方向伸展的能力,在+Z方向,4名被试者头向下时有3名能达到距离是增加的。这表明,当暴露在1GX  相似文献   
193.
在飞机紧急迫降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碰撞后乘客在客舱区域有足够的逃生空间,其次基于结构强度和撞击持续时间,要确保传递给乘客的加速度和冲击载荷必须降低到人体损伤容限以下。对飞机机身部分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建模,模拟了其从4.27 m的高度开始坠落,产生9.14 m/s的垂直冲击速度,整个分析过程使用ABAQUS/Explicit计算完成。对机身碰撞后的整体变形展开研究,如机身选定位置的加速度时间历程以及关键结构部件的能量吸收历程,最后确定机身隔框对冲击过程中的能量吸收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其次为蒙皮和客舱地板梁。在机身结构的右侧(本文的方向为飞行员视角,与读者看到的方向左右相反)有货舱门和门框,由于机身结构的不对称性,造成左右两侧的速度和加速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4.
范奎武  刘竹生 《宇航学报》2007,28(5):1434-1439
研究从潜艇上发射的弹道式飞行器初始运动条件确定问题,为此建立了相应的坐标系。在考虑地球自转和发射潜艇6自由度运动的情况下,用矢量导数转换的方法推导出飞行器发射时其质心的绝对速度和加速度的表达式,根据合成转动的四元数求取规则求出了描述飞行器初始姿态的四元数。  相似文献   
195.
    
目前利用飞行员静态可达域和可视域对驾驶舱人机界面进行设计和布置无法保证飞行员在过载和振动状态下的操作特性满足飞行安全操作的需求.针对飞行员触点操作,基于LifeMOD人体肌肉-骨骼模型,利用正常状态下触点操作动作的捕捉数据对飞行员模型的肌肉进行训练,建立正向飞行员操作模型;在正向飞行员操作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有肌肉力单元的飞行员人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能够进行逆向动力学仿真和分析.对模型加入±Z和+X方向的加速度以及ZY方向的振动等外部运动激励,模拟不同加速度和振动对飞行员触点操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控制台的触点操作受加速度和振动影响最小,应急操纵设备应布置在该区域,可保证飞行员在应急条件下及时、准确地操纵飞机,提高飞机的飞行安全性.非常规情况下飞行员触点操作能力仿真能够指导驾驶舱人机界面的优化布置,提高应急情况下飞机操纵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6.
对动导数的三种获取方法进行了简要描述,主要是风洞试验和工程估算,其次是近几年悄然兴起的数值计算.针对一种常规布局的民用飞机的全机构型,对比分析了工程估算和风洞试验的结果,包括各种姿态振荡,分析了振幅大小、振荡频率和重心变化对动导数的影响,并分析了雷诺数效应对非线性气动特性的影响.通过工程估算的方法对该飞机的动导数进行了估算,采用了欧美和苏俄两种不同类型的方法,交叉验证了工程估算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97.
针对线加速度台用于加速度计测试时,随动台定位受稳速台旋转干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被测设备质量要在负载允许范围内,使设备质心尽可能靠近随动台回转中心,并对其配平,以使稳速台转动带来的干扰力矩大大降低,保证测试中随动台的定位准确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8.
火箭发动机推力测试补偿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火箭发动机地面静止试验无法准确获得推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推力加速度补偿修正方法,即直接对推力测试数据二阶求导,乘以系数Ka以获得动架加速度对推力曲线的影响部分;然后与原始推力测试数据求和。文中用该方法对短时大推力发动机和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推力数据进行了补偿验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9.
小迎角高超声速非旋转钝锥非线性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增辉  宋威  陈农 《航空学报》2016,37(5):1454-1461
采用分段拟合技术对小迎角高超声速(马赫数Ma=6)非旋转钝锥双平面拍摄风洞自由飞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非旋转钝锥在小迎角高超声速下气动导数非线性的具体形式,分析了非旋转钝锥在小迎角下的非线性运动特点。研究发现在小迎角范围内钝锥的动导数系数均呈现明显的非线性,而静导数系数非线性较弱,可近似为线性。各组试验的静、动导数系数的非线性形式表明,除模型Ⅱ外的其余模型均为两方向振幅不同的极限圆锥运动,模型Ⅱ为极限平面运动。每组试验两个平面的静导数系数在小迎角范围内保持基本相等。而无论出现极限圆锥运动的四组试验还是出现极限平面运动的一组试验,模型在俯仰和偏航两个方向的动导数系数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0.
赵子杰  高超  张正科 《航空学报》2016,37(2):491-503
通过试验方法分析了三角翼前缘分离涡与垂尾抖振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了尾迹流动对垂尾抖振各阶模态的激励作用。计算得到了垂尾模型固有频率及各阶模态。在风洞试验中,应用激光片光烟流场显示技术,得到了三角翼模型在风速为30 m/s下,各迎角的涡结构;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了垂尾翼根和翼梢的抖振响应;使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垂尾翼根和翼梢位置的脉动速度分量。结果表明:前缘涡破裂后产生的高湍流度的尾迹是垂尾抖振的直接原因,抖振边界与涡破裂的强度和位置有关;涡破裂后尾迹与垂尾产生共振,使得抖振加速度响应频率与垂尾固有频率一致;涡破裂后,在较小迎角下,尾迹对垂尾的高频振动模态的激励较为明显,在较大迎角下,涡破裂流动对垂尾低频振动模态的激励加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