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351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281.
为了探究绊线对大子午扩张涡轮端壁边界层分离和马蹄涡的削弱效果,分析绊线对大子午扩张涡轮端壁传热特性的影响。对某1.5级涡轮应用SST湍流模型对端壁流动进行精细捕捉,并进行了气动和传热的有效性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绊线减弱了叶片前缘驻点高压区,使得上端壁分离点位置提前;绊线增强了来自涡轮动叶的泄漏涡强度,但极大地削弱上通道涡;此外,中间位置绊线使得总压损失降低了2.28%。叶片前缘热负荷增加,Trip(5.3% E)绊线使得叶片表面热通量降低1.66%。大体上讲,绊线的引入减小了大子午扩张涡轮通道涡等二次流的影响,优化了大子午扩张涡轮的流场,降低叶片表面换热量。  相似文献   
282.
凹腔前缘角对超声速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带有不同前缘角的凹腔内流动和燃烧过程,分别在冷态和燃烧条件下探讨了前缘角对凹腔内流动损失及阻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壁面垂直喷射的喷口上游和凹腔内部均会形成低速、高温回流区,有利于点火及火焰稳定,燃烧反压通过边界层的亚声速区域上传,形成激波/边界层干扰结构.减小前缘角,可使剪切层分离位置提前,更偏向凹腔内部,导致凹腔后壁面再附激波增强,进而增大了总压损失,降低了总压恢复系数;亦可导致凹腔前、后壁面压差阻力增大,阻力系数上升.进一步认识了凹腔内部流场及稳焰增混机理,进而为优化凹腔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3.
分流器对进气粒子分离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分流器位置及形状对进气粒子分离器(IPS)性能的影响,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IPS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分流器沿轴向移动及径向移动对IPS流场、分离效率、总压损失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分流器唇口处与内壁面最高点轴向距离及径向距离的比值及分流器形状对IPS的影响,结果表明:比值较大时,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总压损失呈下降趋势,且下降梯度较大.当比值较小时,总压损失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与未改变分流器形状相比,分流器形状改变后总压损失有所降低,分离效率提高,并且分流器唇口处最高马赫数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84.
某型飞机/发动机模拟板设计与校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某型飞机/发动机相容性试验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插板试验数据的半经验方法,用于模拟板的设计.在获得模拟板大致轮廓和阻力系数校验的基础上,通过模型的吹风校准试验和若干次环面基元畸变指数的调整,对比目标图谱的环面畸变强度和环面低压区大小,确定开孔的环面、孔的数量和孔的尺寸.结果表明,模拟的流场可满足某型飞机/发动机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5.
为了确定航空发动机压缩系统在进气总压畸变条件下的稳定裕度损失,开展了基于平行压气机模型的稳定裕度损失评估方法研究。通过对试飞中实测的总压畸变图谱进行等效转换,转换结果作为平行压气机模型的输入,得到畸变条件下压缩系统的稳定边界,再通过试飞数据确定压缩系统的流量,从而确定畸变时刻压缩系统的稳定裕度损失。对某型涡扇发动机进行计算,得到周向总压畸变强度为3.3%时风扇的稳定裕度损失为3.8%。通过对两种不同畸变强度的周向总压畸变的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确定总压畸变条件下的稳定裕度损失。  相似文献   
286.
刘为杰  何帆  凌忠伟 《航空学报》2019,40(11):123154-123154
针对2.4 m跨声速风洞总压和马赫数控制具有强耦合、时滞、系统参数摄动和外界干扰不确定性等特点,设计了预测自抗扰控制。采用自抗扰控制(ADRC),将总压和马赫数两个通道之间的耦合、流场建模误差、系统的参数摄动和外界干扰等视为总干扰,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将总干扰估算出来并进行前馈补偿,一方面可以实现总压和马赫数的解耦控制,另一方面提高了流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使用Smith预估器得到系统无时延输出并将其反馈至扩张状态观测器,加快其收敛速度,从而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很好地实现总压和马赫数的解耦,并且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87.
针对传统水平排气劈缝结构流动损失大的问题,提出了径向倾斜排气的设计思想,并围绕其进一步提出了直线式和曲线式两种倾斜劈缝结构。基于数值仿真研究了其内部流场,揭示了倾斜劈缝可减小冷气转折角,抑制旋涡产生,使流动更加平缓,从而减小流阻的机理。通过与水平劈缝的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两种新型劈缝结构使总压损失分别降低了约10%~12%和13%~15%。进一步考虑了燃气外流与冷却气掺混过程对劈缝内流动的影响,仿真结果同样印证了倾斜劈缝对于内流减阻能力的提高。但同时也发现了此类倾斜射流导致掺混损失增大的现象,通过给出两类劈缝结构的涡轮叶栅整体流动损失变化规律为叶片综合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88.
为探究进口附面层对串列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以高亚声速压气机常规叶栅及其改型串列叶栅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进口附面层厚度对两叶栅的总体性能及三维角区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口附面层厚度增加,原型叶栅三维角区分离范围沿展向逐渐增大,而串列叶栅三维角区分离范围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周向。由于进口附面层的存在,串列叶栅前后叶片之间的缝隙射流与近端壁低能流体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通道涡、诱导涡及角涡是总压损失增大的主要原因。串列叶栅与原型叶栅相比能有效降低总压损失和提高静压升,然而附面层厚度的增加会减小这一优势;进口附面层厚度相对叶高的比值为0%,5%,12.5%时,串列叶栅的出口总压损失系数较原型叶栅分别降低11.1%,5.5%和4.1%,静压升系数分别提高7.4%,6.5%和6.4%。  相似文献   
289.
简要介绍了航空发动机试车台进气导流装置的结构形式,然后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进气导流装置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进气导流装置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基于给定分析条件,对导流片安装角、叶片数量、进气角、圆弧半径、排气角5个变量进行组合分析,给出了5个变量与总压损失的关系;综合考虑规范要求、工程可实施性及经济成本,选出进气导流装置的5个优化参数组合(进气角0°、安装角47°、圆弧半径560 mm、叶片数量25、排气角-2°),使得试车间流场均匀度最好。  相似文献   
290.
旋转总压畸变对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三维非定常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三维非定常激盘模型,发展了一个可用于预测压气机动态失速特性及旋转总压畸变对压气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三维非定常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旋转总压畸变的幅值和旋转频率变化对一台双级低速轴流压气机性能和气动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旋转总压畸变的幅值和旋转频率对压气机的性能、动态失速过程特性和失速边界有强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