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7篇
航空   439篇
航天技术   84篇
综合类   98篇
航天   1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气浮动压轴承是陀螺系统中重要的精密器件。提出一种正弦扫描试验法动压轴承气膜动态参数测试系统,建立了实用的数学模型,并对测试系统精度进行了分析.经多次测试表明,系统的重复精度优于0.02μm.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强度理论、杆件拉伸概念及公式的分析研究,引入实验元件的几何刚度和弹性稳定性系数的概念,推导出实验元件的拉伸位移变化率的公式,并以此进行实验元件的破坏预估及结构模型修正。  相似文献   
33.
赵玲  季辰  刘子强 《航空学报》2015,36(4):1112-1118
颤振模型设计时难以实现完全的动力学相似,需要对颤振主要模态进行合理选择。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颤振模型设计时主要模态的选取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各阶模态振型下气动刚度系数的比较、指定运动形式下广义非定常气动力的计算和不同模态截断下颤振结果的收敛特性分析,研究了颤振分析时不同模态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模态运动引起的气动力和颤振特性变化进行评估。以高超翼面模型为研究对象的数值算例结果表明,几种分析方法所判断的颤振主要模态基本一致。其中基于振型的广义气动刚度系数参数,避免了非定常气动力的计算,可作为颤振模型设计或颤振分析时主要模态选取的快速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34.
概述了QJ2597-94《弹道式导弹与运载火箭杆系强度、刚度试验规程》的制定目的、制定原则及其特点,并对标准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5.
介绍一种高精度航天轴承刚度测量装置,内容包含轴承刚度测量的原理、刚度测量装置的设计、应用效果等三部分.航天器中的精密旋转部件,尤其是某些高速旋转部件例如陀螺仪转子和角动量飞轮以及某些光学部件例如红外地平仪都采用了精密角接触滚珠轴承作为旋转支承.为了使这类旋转支承获得高旋转精度、长寿命和高可靠的特质,就必须对轴承加一个精确的预载力.本文介绍的轴承刚度测量装置就是为此而研制的.该装置已在航天器旋转部件的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装置允许加力范围0-100kg,测力精度1 N;变形测量范围100μm,测量精度0.1μm.  相似文献   
36.
将受扭等截面空心圆轴剪应力和刚度计算公式推广到受扭矩的锥壳上应用,提出锥壳等剪力强度设计方法,使等式右边趋近于零,得到一元四次方程的近似有效解,用辛普生积分法求得扭转角的近似值,用实例进行计算,方法可用到受外扭矩锥壳的等剪力强度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37.
概述了QJ2067—91《弹道式导弹弹体静、热强度与静、热刚度试验规范》制定的目的、原则和特点,并对标准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分析了主要技术难点,提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8.
一般层合板矩形单元的几何刚度矩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求解结构稳定性问题的有限元理论基础。用张量的形式指导了一般层合板矩形单元的节点力和节点位移关系方程,详细推导了一般层合板四节点矩形单元的几何刚度矩阵的公式及其显式。  相似文献   
39.
研制了带垫卡箍刚度测试装置,分别对不同规格卡箍线刚度和扭转刚度进行了测量,并将卡箍刚度测量数值引入卡箍-管路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管路固有特性数值计算与试验测试结果对比,误差在5%左右,验证了卡箍刚度参数的准确性.进一步搭建了卡箍阻尼测量系统,通过测量卡箍动态传递率,获得相对应的模态阻尼比,并将卡箍阻尼测量数值引入卡箍-...  相似文献   
40.
针对柔性接头动态迟滞曲线受控制系统控制位置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电液伺服机构和柔性接头变刚度变阻尼模型,构建了柔性喷管的电液伺服机构-变刚度变阻尼模型,将其和电液伺服机构-定刚度定阻尼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电液伺服机构主要参数、柔性接头工作参数等对电液伺服机构-柔性接头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液伺服机构-变刚度变阻尼模型所构造的迟滞曲线可更准确地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并符合迟滞曲线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反馈系数、放大器静态放大系数、电液伺服机构增益、滑阀流量增益等参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更为明显。该模型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电液伺服机构-柔性接头系统动态特性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