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190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48篇
航天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逆向喷流对双锥导弹外形减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泽江  李杰  曾学军  王洪亮  李志辉 《航空学报》2020,41(12):124116-124116
逆向喷流是一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具有减阻降热特性,可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以典型双锥导弹外形的球头、单锥、双锥(全弹)为研究对象,将喷流发生器和弹体固连,采用CFD方法对逆向喷流的减阻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对比分析了喷流马赫数、喷流压比等参数对不同对象减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逆向喷流流场存在长、短射流穿透两种模态;球头在小压比长射流模态时的减阻效果最佳;单锥和双锥在大压比短射流模态时的减阻效果更好。存在一个最佳压比,使得逆向喷流的减阻效果最佳;喷流压力过大,减阻效果变差,甚至出现阻力系数不降反增情形。逆向喷流减阻效果对控制体选取敏感,若将逆向喷流对头部的减阻特性(超过40%)直接推广至飞行器整机(6%左右),评估结果过于乐观。综合最佳减阻效果、最佳喷流压比、流量与所需储气瓶体积等影响因素,工程应用时逆向喷流应优先选用声速喷流。  相似文献   
53.
变体翼梢小翼的减阻机理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峰  熊克  李伟  陈爽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5):1105-1111
总结了对翼梢小翼减阻效果影响最大的几何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这些几何参数的最佳变化范围,为变体翼梢小翼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从气动性能、气动载荷分布和翼尖涡的角度探讨了变体翼梢小翼相对传统翼梢小翼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在飞机的起飞阶段,变体翼梢小翼的减阻效率比传统翼梢小翼高2.2%,同时将翼尖涡强度降低了15%,有利于提高飞机的燃油效率和机场空域安全;但也会增大机翼的翼根弯矩,因此必须权衡变体翼梢小翼带来的气动收益与结构强度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54.
涂胶减阻     
一、引言 60年代初,Kramer的“人造海豚皮”减阻实验之后,1976年Reif和Dinkelacker又注意到鲨鱼皮的纵向微槽可以减阻。这些仿生研究的启示,引起国内外相当一部分科学家来研究减少摩阻的问题。于是,减少摩阻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除了基于维持层流边界层来减少摩阻的研究外,又提出了改变边界层内部形态来实现减阻的新概念。基于这个新的概念,提出了不少新的减阻措施。诸如柔顺壁或弹性壁的研  相似文献   
55.
依据稀颗粒群假定下的双流体简化模型,采用NND和Mac Cormack方法,本文对底部排气弹底减阻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非平衡气-粒两相流中颗粒相浓度变化对底排弹减阻性能的影响。和实验比较,稀颗粒群条件下的数值研究更接近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56.
超燃冲压发动机流道内摩擦阻力占高超声速飞行器总摩擦阻力的绝大部分,使推力遭受较大损失。研究表明,与其他减阻方式相比,边界层内燃料燃烧的方式可大幅降低壁面摩擦力,然而其诸多的影响因素及其内部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使其减阻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分别从边界层燃烧减阻基本特性、实验和数值模拟、减阻机理三方面展开当前超声速边界层燃烧减阻技术研究进展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了边界层燃烧减阻的有效性,并开展缩比冲压发动机适用性研究,初步形成了将该减阻技术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能力。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释热、激波作用强度以及来流状态参数等真实环境下边界层燃烧减阻的变化规律。但总体而言,国内外对边界层燃烧减阻研究很少,且国外公开实验数据较少,实验研究揭示减阻机理的文章几乎没有,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文章在综述的同时,对下一步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7.
壁面带微结构管道内Cassie状态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液体在微结构表面处于Cassie状态,是流动减阻的关键。首先利用MicroPTV分别测量了带微结构侧壁处于Cassie和Wenzel状态下的流场速度,表明Cassie状态下近壁速度提高至光滑表面的1.6倍,而Wenzel状态下近壁速度将减小。通过精细控制微管道的驱动压强,观察了液体在近壁由Cassie向Wenzel状态的转变,并测出C/W转变的临界压强值Δpcr约10.9kPa,与Laplace理论预测值10.15kPa基本相符。考虑到Cassie状态失稳也会发生在液体进样过程中,实验还观察了微结构角点对液体进样的"锚定"作用,并初步分析了液体进样中自由液面在微结构表面保持Cassie状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8.
59.
"仿生学"沟槽结构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减阻和燃滑油系统减阻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获得该结构构型参数和雷诺数对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对鲨鱼及海豚表皮特征进行仿生设计了横向和纵向沟槽,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沟槽构型在不同雷诺数下的减阻效果开展了对比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横向和纵向沟槽构型减阻率均随雷诺数增大而减小,并且雷诺数影响占主导地位。对于横向沟槽构型,沟槽间距较大的构型沿程阻力占主导,在相对高雷诺数下减阻效果较好;沟槽数量较多的构型局部阻力占主导,在相对低雷诺数下减阻效果较好;无间距构型在相对低雷诺数下减阻效果最好,减阻率约为4.14%。对于纵向沟槽构型,减阻率比横向沟槽的高约1个百分点,雷诺数对减阻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0.
张帅 《航空动力学报》2021,36(11):2292-2305
提出了一种高速飞行条件下兼具防热减阻的凹腔槽道气动构型,建立了凹腔深宽比为1,槽道高度分别为0、10、20、30、40 mm的凹腔槽道构型,以及槽道入口高度固定为30 mm,出口高度分别为35、40、45、50 mm的扩张型凹腔槽道构型。采用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方法进行计算,获得了不同算例的鼻锥外壁面热流密度分布以及构型阻力系数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凹腔槽道构型参数对气动热与气动力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凹腔槽道构型能够达到预期的防热减阻效果。较优构型(槽道进出口高度比为30/50)的防热率与减阻率分别达到40.1%和16.8%。槽道高度越高,减阻效果越好,但防热效率降低。相较于平直型凹腔槽道,扩张型凹腔槽道构型能够在保证防热率不变的情况下显著提升减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