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航空   1291篇
航天技术   61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18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研究燃油箱点燃防护适航要求的发展历程,基于对最新适航条款要求的分析和理解及燃油箱点燃防护机理分析,归纳总结了适用于民用飞机燃油箱点燃防护的设计措施,包括点火源防护、减少燃油蒸气和加装惰化系统,为民用飞机燃油箱点燃防护设计和适航验证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2.
罗磊  陈朔  温风波  王松涛 《推进技术》2015,36(6):864-875
为进行燃气涡轮冷却结构的设计,在考虑总的温度分布系数(OTDF)及不考虑OTDF两种情况下,采用一套设计方法,完成了燃气涡轮第一级动叶冷却结构的整体设计。通过设计表明:采用管网计算,并通过三维导热计算进行热分析,最后通过气热耦合计算能够快速地设计出较佳的冷却结构;不考虑OTDF设计时,第一腔流量为16.9g/s,第二腔流量为40.8g/s,最大无量纲温度0.700,采用双进口蛇形通道,换热效果较佳,且结构设计较为简单;考虑OTDF时,为达到设计要求,第一腔流量为18.2g/s,第二腔流量为25.4g/s,第三腔流量为5.3g/s,最大无量纲温度0.752。通过多方案设计,得出在无气膜情况下,采用三个冷气进口多回转通道能够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53.
穆丽娟  董学智  高庆  谭春青 《推进技术》2017,38(7):1610-1617
为了研究燃气轮机起动过程中导叶冷却结构对热应变特性的影响,基于气热耦合的方法,对具有尾缘劈缝冷却结构和叶根排气冷却结构的高压涡轮导叶热应变特性进行数值研究。通过研究导叶的气动特性和传热特性,计算获得导叶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并以换热系数作为热边界条件进行热-结构耦合求解,得到导叶在燃气轮机起动过程中的瞬态热应变场。研究结果表明:燃气轮机起动的前10s以及50s之后,冷却结构对导叶热应变影响较大;劈缝结构导叶的最大热应变比叶根排气结构最大热应变大47%;叶根排气结构热应变特性更优于尾缘劈缝结构。  相似文献   
54.
塞锥气膜冷却对二元塞式喷管红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兵  吉洪湖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2):2895-2903
为了研究二元塞式喷管塞锥壁面多斜孔气膜冷却对喷管红外特征的影响,设计了带冷却结构的喷管试验模型,测量了吹风比从0增加到1时的塞锥壁面温度、喷管出口截面处喷流温度以及喷管红外辐射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吹风比的增加,气膜冷却效率逐渐提高,最大达到0.68;喷管出口截面在中心区域喷流的温度逐渐降低,最大降幅为14%;喷管红外辐射强度逐渐降低,在0°方位角上最大降低52.8%,在90°方位角上最大降低13%.  相似文献   
55.
冲击距与气膜孔方位角对旋流气膜冷却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友宏  任浩亮 《推进技术》2016,37(7):1271-1279
为了获得冲击距Hi与气膜孔方位角α对旋流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六边形供气腔圆形气膜孔平板气膜冷却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五种冲击距参数(0.74D,1.14D,1.54D,1.94D,2.34D)(D为气膜孔直径)和五种气膜孔方位角参数(0°,10°,15°,20°,25°)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研究,得到了绝热壁面气膜冷却效率、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流场空间无量纲浓度分布等随冲击距与气膜孔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肾形涡对旋流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冲击距对绝热壁面气膜冷却效率展向分布规律影响不大,而方位角增加能够明显提高绝热壁面气膜冷却效率及展向气膜覆盖面积,方位角0°模型展向气膜冷却效率最大值为0.42,方位角25°模型的最大值为0.48,相比前者增加14.3%;绝热壁面同一流向位置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随冲击距的增加而增大,随方位角的增加而增大,Hi=2.34D时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佳,α=20°时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曲线最佳。方位角的增加能够明显破坏流场中存在的肾形涡结构。  相似文献   
56.
孙冰  宋佳文 《推进技术》2016,37(7):1328-1333
为了预测再生冷却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壁的应变分布,研究内壁失效机理,使用有限元法对推力室壁进行了三维瞬态热分析,在瞬态热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多线性随动硬化模型对推力室壁进行了三维弹塑性结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多线性随动硬化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推力室内壁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内壁温度达到稳态的时间相比外壁要短得多,在预冷、试车和后冷开始约0.1s后内壁温度便已经接近稳态;瞬态加载三维热结构分析能够确定推力室内壁最先失效的危险点的位置在喉部上游冷却通道中心;推力室壁瞬态加载三维热结构分析得到的最大残余应变比稳态加载大15.7%。  相似文献   
57.
某型飞机起落架作动筒发生漏油故障,分解后发现作动筒橡胶密封圈断裂,直接影响了飞行安全。通过对断裂的密封圈断口及表面进行观察和硬度测定,分析密封圈的失效性质及断裂产生的原因,确定了橡胶密封圈失效模式,并提出了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58.
周君辉  张靖周 《航空学报》2016,37(9):2729-2738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气膜孔局部堵塞对叶片压力面上射流冲击-扰流柱-气膜结构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堵塞位置和堵塞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气膜孔内无堵塞还是存在局部堵塞情形,随着吹风比增大,综合冷却效率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低的吹风比下,气膜孔出口-尾缘局部堵塞的综合冷却效率略低于无堵塞气膜孔,而在气膜孔进口-前缘和气膜孔出口-前缘的局部堵塞则导致综合冷却效率有较为轻微的上升;在高吹风比下,位于气膜孔出口-前缘和气膜孔进口-前缘的局部堵塞能够抑制气膜射流与主流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卵形涡,从而冷却效率下降较少,而气膜孔出口-尾缘的局部堵塞则导致综合冷却效率降低较多;堵塞比对壁面沿程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呈现非单调的变化趋势,这是由于冲击-扰流柱-气膜整体式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取决于内部强化传热和外部气膜防护的多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9.
超音速射流气膜冷却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维平板模型高速导弹头罩上的探测窗口,用电加温产生的热气流模拟导弹飞行时的气动加热,对采用气膜邓控制导弹探测窗口温度的效果及规律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气膜冷却临界长度LC与气膜冷却有效度η随射流缝高S,喷射率λ及主射流夹角α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总结出一个相关参数及一些经验公式。研究结果与国外有关文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0.
本文设计了三种型面的气膜孔扩展结构,研究了气膜冷却效率、壁面换热系数及流量系数随吹风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典型的圆柱形气膜孔相比,有后向扩展型面的气膜孔具有相对较高的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流量系数略有降低。扩展型面的流向扩展角α对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的影响大于侧向扩展角 的影响。侧向扩展角 只在特定吹风比下才对提高气膜的侧向覆盖率、进而提高气膜冷却效率起作用,它使得位于二次流出流下游的低压区域范围增大,流量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