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9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由于技术条件和飞机研制周期限制,结构强度计算的载荷设计情况必须进行筛选,因此有必要对结构 部件总载荷、简化工程梁内载荷分布的包络线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载荷包线法和结构局部应力包线筛选法的 优缺点,提出结构载荷-应力包线快速筛选法,并针对一段承载翼盒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结 构有限元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得到结构模型局部应力,能够对结构临界危险部位进行识别、筛选,精度满足工程 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ANSYS的多跨静定梁平面弯曲内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分析计算、内力图绘制,是结构力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论文采用ANSYS软件结构静力分析功能,用简练的30余行ANSYS操作命令,完成了多跨静定梁平面弯曲的内力分析和内力图的绘制,可推广应用于解决从单跨静定梁到多跨超静定梁的内力计算、内力图绘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提出了一种本体位置、姿态均不受控的自由浮动空间双臂机器人的内力优化与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空间双臂机器人及负载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抓持系统合成动力学方程,进而将机器人各手臂关节广义驱动力矩的范数作为目标函数,内力作为优化变量,采用了序列一次规划法来解决空间机器人的动态内力优化计算问题,并对双臂六自由度空间机器人进行了内力优化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特定的直升机吊挂载荷飞行任务,给出了吊挂几何构型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吊挂的几何参数和绳索内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飞行速度和吊挂重量对几何构型的影响.针对特定的飞行任务,考虑吊挂的几何尺寸和详细构型,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配平计算,配平结果与以前的结论吻合得很好,证明模型可用.计算并分析了不同速度、吊挂参数下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特性.结果表明:带吊挂飞行的直升机,速度增加可以改善横向的螺旋不稳定,但对纵横向的周期模态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调姿定位系统中飞机部件的位姿常通过固连在部件上的测量点的坐标来控制,依据测量点在调姿定位前的实际坐标和调姿定位后的理论坐标将飞机部件从初始位姿调整到目标位姿。由于实际工况中测量点之间的实际长度与理论长度存在偏差,甚至存在超差,如果不对测量点及其坐标数据进行处理,将会产生较大的调姿定位系统内力,也将影响调姿定位精度。为提高飞机部件调姿定位的整体精度,降低调姿过程中的系统内力,提出一种测量点的优选和构造算法,以测量点在调姿定位前、后的实际坐标和理论坐标作为输入条件,分析实际工况中测量点的位置偏离状态,构建测量点的优选判据,计算并确定优选的测量点。在此基础上,将实际工况中的优选测量点匹配构造到理论坐标处,使构造点处于其理论点的公差盒内,并使构造点与理论点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测量点的优选和构造,飞机部件调姿定位过程中的系统内力减少到无优选和构造情况下的4.4%,并使得满足理论坐标及其公差要求的测量点的数量较无优选和构造情况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 ,对杆件的内力、外力的符号进行了简单、明确的统一规定 ,从而使杆件三种基本变形和平面刚架结构的内力分析统一用同一种方法完成。这种方法克服了过去存在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绘制方法的多样性、规定不统一、难以识记的缺点 ,具有概念清晰、计算简便、工作流程固定统一的优点 ,便于学校师生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 ,编制上机操作程序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7.
经过分析,将等剖面圆形刚框常见的外载荷形式归结为5种基本形式,并建立各种基本载荷的局部坐标系与一个总体坐标系之间的联系,在总体坐标系下对受载复杂的框进行叠加求解,编制了一个C语言的计算程序,使计算等剖面圆形刚框的内力分布十分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8.
组合体航天器在姿态机动过程中的各单体卫星承受的控制力是不均匀的,局部控制力过大将会导致组合链接断裂而失效。应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组合体航天器间的相互作用模型,对内力内力矩与整星姿态、控制力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仿真了极端情况下的内力矩分布,其大小可能超过常用对接机构的力矩承受范围;采用粒子群算(PSO)法对控制合力矩进行优化分配,通过预设初值和继承初值来加快PSO算法的收敛速度,实时调整各星控制力矩分配比例,减小星间相互作用力,实现组合体航天器的智能协同控制,保证组合体航天器的连接铰不因受力过大而损坏。算法仿真和Adams软件验证分析表明,本文建立的相互作用模型可准确计算出星间相互作用力,提出的智能协同姿控算法可显著降低姿控过程中的星间内力,确保组合体航天器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20.
对于带有飞行控制系统的飞行器,当其控制系统与结构弹性变形发生耦合时,会引起伺服弹性问题,直接影响飞行安全与品质.近年来,带有翼舵的飞行器凸显了结构柔性,激光和光纤类传感器提高了控制带宽,使得伺服弹性问题日益突出,给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工作带来了挑战.鉴于此,采用分层求解,逐级验证的思路,建立了以内力法驱动的伺服弹性分析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