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203篇
航天技术   46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1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杨键  薛涛 《宇航学报》2012,(1):2+145
12月18日至19日,中国宇航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总装备部、中科院、有关高校等单位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围绕当前航天发展的热点、难点及关键技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中国  相似文献   
262.
五轴联动数控电火花加工装备代表着当今国际同行业装备技术的先进水平,由于具有五轴联动的功能,所以相应的数控电火花加工装备能解决一些关键零部组件的加工难题,对先进技术制造业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五轴联动数控电火花加工装备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263.
探月三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采样返回,开展月球科学探测。探测器飞行除了要经受各种力环境,冷热交变、超高真空、等离  相似文献   
264.
美国装备制造成熟度等级指南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 《中国航天》2012,(10):34-38
一、前言 为了更好地开展技术和风险管理,上世纪8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了度量技术风险的工具——技术成熟度(TRL).目前技术成熟度已经广泛应用于美国及欧洲国家的装备采办项目管理过程中.TRL能够准确地度量技术和设计的成熟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从而降低采办风险,有效地减少装备采办"拖、降、涨"的现象.但在关键决策点处以及在采办的主要流程中,还缺乏一个能科学度量制造风险的工具.因此,美国国防部推出了制造成熟度(MRL),以提升采办过程中科学技术转化的效率,使新技术能更快地应用到武器系统中,形成完整的成熟度评估体系,对产品生产的经济有效性进行定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265.
马宽  王崑声 《中国航天》2012,(10):29-33
一、引言 先进航天型号产品的核心是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但是采用先进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新型号带来了更高的技术指标,另一方面给工程研制带来了一些更大的技术风险,因此如何在航天工程中加强对先进技术的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66.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导航应用专业委员会将于2011年下半年(会议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举办导航应用专业委员会2011年会。年会的主题为物联网时代导航应用产业发展与对策专家论坛。本届年会旨在鼓励创新思维,展示我国导航应用产业领域在物联网时代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就物联网时代的导航应用产业发展战略、关键技术、热点难点等问题共同展开讨论,提出前瞻性的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努力促进我国导航应  相似文献   
267.
本文建造了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并讨论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68.
269.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为了恢复航天技术优势,为新时代航天发展铺平道路,制定了空间技术发展路线图,确定了优先级,描述了高优先级技术的价值,明确了发展的差距及技术发展和计划变化的战略。NASA的空间技术发展路线图包括14个技术类别的83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70.
杨建  薛滔 《太空探索》2012,(2):18-19
12月18日至19日,中国宇航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总装备部、中科院、有关高校等单位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围绕当前航天发展的热点、难点及关键技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