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航空   1226篇
航天技术   102篇
综合类   280篇
航天   4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61.
王新科 《飞行试验》2003,19(4):5-7,31
美航标ADS-33是几十年来直升机飞行品质研究的总结,充分反映了现代直升机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观念、新思想,频域指标即是其中之一。本文概述了学习和消化ADS-33过程中关于频域指标的理解与分析,期望对深刻透彻了解ADS-33的实质内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2.
几十年来,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和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生产了很多多用途中型直升机。贝尔204、205、212和412仍然在广泛使用之中,但是这些直升机现在到了更换的时候。任何新型号都应该具有经济、灵活、可靠和多用途的特点。由于阿古斯塔公司牢记了这些特点,在90年代中期对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和对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新多用途直升机进行研究后得出了具有远见的结论。阿古期塔公司预测可能需要900架左右的新直升机(40%军用和60%民用)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直升机桨叶单片互换的原理进行了论述,对标准桨叶的确定原则以及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直11型机标准桨叶选定工作的流程和结果,对所述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64.
新型液弹阻尼器原理与初步构型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弹阻尼器是一种全新的直升机旋翼摆振阻尼器构型。本文介绍了这种直升机旋翼摆振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对液弹阻尼器的弹性刚度和阻尼刚度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得出了一套可供使用的液弹阻尼器的初步构型设计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5.
66.
67.
针对倾转旋翼无人机在倾转过程中的高度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狼优化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用于一种倾转三旋翼无人机倾转过程的飞行控制.首先,建立了无人机的非线性数字仿真模型;其次,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分别设计了无人机的高度控制器和姿态控制器,并用灰狼优化算法对神经网络的参数和控制器的参数寻优;再次,设计了倾转过...  相似文献   
68.
针对存在系统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四旋翼飞行器,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NDO)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Nonsingular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NFTSMC)策略.首先,利用NDO估计系统不确定...  相似文献   
69.
周金龙  董凌华  杨卫东 《航空学报》2020,41(4):223384-223384
直升机后缘襟翼多采用压电驱动器作为驱动元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压电驱动器迟滞会对其振动控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压电驱动器迟滞开展了迟滞建模与抑制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压电驱动器在不同驱动频率下的迟滞特性,采用Bouc-Wen模型对驱动器迟滞现象进行了建模,并采用粒子群算法(PSO)辨识模型参数,与实际测量迟滞曲线进行了对比,在10~60 Hz范围内所建立的迟滞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描述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基于Bouc-Wen逆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与PID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实验结果显示该控制策略能够在10~60 Hz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有效抑制该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考虑驱动器迟滞的主动控制后缘襟翼振动控制动力学模型,并对中等速度稳态前飞条件下后缘襟翼振动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驱动器迟滞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振动控制性能,而采用复合控制可以提高后缘襟翼旋翼振动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70.
倾转旋翼机由于需要兼顾垂直起降和高速平飞2种典型工况下的动力需求,采用大直径旋翼作为推进装置会使机翼大部分处于旋翼滑流区内,这与常规螺旋桨飞机存在较大差异。为评估不同数值计算方法并研究旋翼滑流对倾转旋翼机气动特性的影响,针对选取两叶旋翼的某倾转旋翼机方案,利用激励盘模型、多参考系(MRF)模型、滑移网格模型分别进行了巡航状态下旋翼滑流对全机气动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滑流状态,滑流定常影响使全机阻力增大,最大升阻比降低了7.5%,尾翼产生的升力增大,纵向静稳定度增加了17.1%,全机低头力矩增大;当迎角较小时,滑流虽然改变了机翼表面的升力分布,但是全机升力变化不大;滑流非定常影响会使全机气动特性产生周期性波动,升力系数波动幅度为9.0%,阻力系数波动幅度为10.8%,并且随着迎角的增大,波动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