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3篇 |
免费 | 696篇 |
国内免费 | 29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304篇 |
航天技术 | 265篇 |
综合类 | 782篇 |
航天 | 3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110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51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175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12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282.
283.
分别应用螺旋线圈和扭带作为插入物,在Re≤2.0×103下,研究管内水与管壁的传热强化,与光管传热作了比较分析。并归纳出强化传热Nu数及流动阻力系数ζ随Re的变化规律,反映出螺旋线圈和扭带在低Re下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传热效果,但也相应地增加了流动阻力。文中对两种强化传热元件也作了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284.
285.
多体分离抛撒初条件与分离特征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次风洞自由飞多体分离抛撒实验均证实了被抛撒物运动初条件对抛离成功与否有决定性影响;为此可采取"戴帽"措施;但数值计算结果与此相反,因而需深入开展研究,解决问题。常规形式的风洞测力方法,无法模拟各分离体之间很大的相对速度。分离过程中"特征时间"是很小的,因而风洞实验以及数值计算必须计及非常小的"特征时间"所反映的非定常气动力。多体分离的实践表明,至少在快速分离过程中运动动力学相似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86.
一个全自动的风洞天平校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朝安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8,12(1):92-96
介绍了一个由计算机集中的控制的,具有大载荷,体轴系,高精度和全自动功能的BASC1500风洞天平自动校准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技术特点和性能以及实际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287.
288.
针对矩形芯片提出了Y形构形微通道的芯片内部冷却结构,通过三维数值计算比较了Y形构形微通道与传统直微通道中的流体层流流动和换热特性,并对Y形构形微通道的重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在相同对流换热面积和水利直径的条件下,Y形构形微通道具有比直微通道更高的传热效率和更低的进出口压降,可以满足高热负荷需求.在研究范围内通道级数为3级、分叉角度为60°、分支个数为2时,散热器的综合换热性能最好.以上结论为Y形构形微通道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89.
以临近空间浮空器载荷舱为应用背景,对复杂热边界条件下含热源的三维封闭方腔内自然对流、表面辐射和导热的耦合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综合考虑对流换热、长波辐射、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临近空间热环境模型。通过Fluent软件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引入外部非定常的辐射-对流耦合热边界条件,对腔内换热特性的昼夜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腔壁厚度、发射率和导热系数对其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腔内平均温度昼夜变化很小,约为12.9 K,但温度场分布随太阳方位变化而变化;腔内对流换热较弱,同一时刻最大温差约为71.3 K;腔壁热阻和发射率增加会削弱自然对流的强度。 相似文献
290.
在两相毛细泵环的反向式蒸发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对同一蒸发器进行了改进的实验研究,改进措施为:在作为毛细结构的复合金属网上加压一块带有纵向和横向槽道的金属平板。对不同倾角下该蒸发器的工作特性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