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120篇
航天技术   34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介绍一种新的航天器变轨发动机双向摇摆控制方案,并进行电动伺服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结果表明,采用框架式结构控制发动机摇摆的方案是可行的,电动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32.
程超  王曦  姜震 《航空发动机》2023,49(6):91-98
针对现有导叶伺服系统模型跨平台联合仿真速度慢、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特性方程的、部件通用性 强的导叶伺服系统通用建模方法。采用部件建模法从底层方程到部件级模型,再到顶层系统,形成层次化、模块化的建模架构,使 原理与工程应用有机融合;通过对导叶伺服系统各组成部件进行工作机理分析,建立导叶伺服系统的AMESIM模型,推导各组成 部件的动力学特性方程,开发Simulink部件模型库;与AMESIM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构建Simulink导叶伺服动力学系统机理模型。 结果表明:系统模型稳态误差不大于0.12%,斜坡响应跟踪误差为3.7%,对于幅值为作动筒位移5%的不同频率正弦指令信号,导 叶伺服闭环系统带宽不小于8 Hz。该导叶伺服动力学系统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动态特性,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明 显的推广应用价值和跨平台多学科联合仿真优势。  相似文献   
233.
对典型运载火箭电液推力矢量控制(Thrust Vector Control,TVC)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对不同TVC系统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先进技术在TVC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给出了电液TVC系统总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三条准则,提出使用结构设计选择树设计方法完成电液TVC系统的总体设计,使得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简便、直观。最后以一型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高可靠性电液TVC系统的总体设计为例,给出了基于结构选择树设计方法的电液TVC系统总体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234.
基于MATLAB构造3D刚体摆数学模型,以3D刚体摆试验平台为依托,利用模糊控制或模糊控制与P控制策略相结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和3D刚体摆姿态进行控制,并通过LABVIEW软件对模糊控制算法编程设计,上位机实时监测摆控制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在实际工程中对3D刚体摆系统的控制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5.
针对某型测控雷达改造后天线重量增加引起的伺服性能降低问题,详细分析天线重量增加对伺服系统环路带宽和负载转矩的影响,提出调整伺服系统内部各环路参数的解决方案,使得系统与负载之间在转速、转矩和惯量上能够相匹配,并对系统进行了阶跃响应测试,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6.
针对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模糊积分滑模控制策略.在滑模控制中引入积分控制项,消除了常规滑模变结构控制需被跟踪信号导数已知的限制,用模糊控制削弱积分滑模非线性项导致的抖振,而不降低滑模控制系统对参数变化和外干扰不确定的强鲁棒性.用该控制策略对某电液伺服系统进行跟踪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较强的鲁棒性和良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237.
以电机驱动为动力源的外骨骼具有控制精度高、安全可靠等特点,然而能耗问题限制了此类外骨骼的工作时长.为提升外骨骼伺服驱动器效率,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调制策略进行研究.通过不同调制策略的开关损耗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不连续脉宽调制技术DP WM的效率优化控制策略,并采用基于零序分量注入的方法,实现调制策略的归一化生成.对驱动器效...  相似文献   
238.
伺服系统模态特性分析在导弹研制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解决颤振问题的一项重要技术,而伺服系统结构刚性不足时,结构可能出现颤振现象,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本文针对此问题,从影响模态特性的因素入手,分析提出了控制伺服系统模态特性的措施,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9.
一种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类电液伺服阀的中立位非线性特征及其对电液伺服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非线性补偿方法。根据电液伺服阀的非线性特性,推导出补偿方法的函数并且进行计算,结合传统的PID控制获得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补偿控制器。以某型电液伺服阀和液压缸组成的电液伺服系统为例,进行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补偿作用,能够减少电液伺服阀非线性对电液伺服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0.
伺服系统辨识的仿真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机电伺服系统的辨识装置。针对一类伺服系统设计了完整的软硬件平台。阐述了相关辨识法与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伺服系统辨识中需要注意的相关环节。重点解决了应用M atlab系统辨识工具箱和其他仿真工具实现时的所有问题。将整个辨识工作模块化,从而得到一种简洁通用的软硬件辨识平台。并成功地应用COR-LS辨识方法得到了一个中功率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通过与实际系统模型的比较分析证明,该平台对于中功率伺服系统辨识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