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5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212篇
航空   1698篇
航天技术   369篇
综合类   485篇
航天   61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A fixed-geometry two-dimensional mixed-compression supersonic inlet with sweep-forward high-light and bleed slot in an inverted "X"-form layout was tested in a wind tunnel. Results indicate: (1) with increases of the free stream Mach number,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decreases, while the mass flow ratio increases to the maximum at the design point and then decreases; (2) when the angle of attack, a, is less than 6°,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of both side inlets tends to decrease, but, on the lee side inlet, its valu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n the windward side inlet, and the mass flow ratio on lee side inlet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falls, while on the windward side it keeps declining slowly with the sum of mass flow on both sides remaining almost constant; (3) with the attack angle, a, rising from 6° to 9°, both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and mass flow ratio on the lee side inlet fall quickly, but on the windward side inlet can be observed decreases in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and increases in the mass flow ratio; (4) by comparing the velocity and back pressure characterristics of the inlet with a bleed slot to those of the inlet without, it stands to reason that the existence of a bleed slot has not only widened the steady working range of inlet, but also made an enormous improvement in its performance at high Mach numbers. Besides, this paper also presents an example to show how this type of inlet is designed.  相似文献   
962.
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换热系数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板叶片模型,测量了静止和旋转状态气膜冷却换热系数(hg)的分布规律,重点研究旋转对气膜冷却换热系数的影响。测试表面气膜孔直径D=4 mm,流向倾角α=30°,展向倾角φ=90°。实验转速ω=0,800 r/min,主流雷诺数ReD=3 191,吹风比M=0.4~2.0,密度比DR=1.02。采用宽幅低温液晶测量叶片表面的温度场。结果表明,旋转使得气膜在展向上发生较明显的偏转,且吸力面上气膜偏转程度要大于压力面;吹风比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大,且这种影响在静止与旋转状态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963.
带尾缘劈缝冷气喷射的涡轮叶栅性能实验及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平面叶栅实验和CFD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叶片尾缘全劈缝冷气喷射下涡轮叶栅流场和气动性能。试验和计算发现,在冷气喷射条件下用不同损失系数描述涡轮叶栅性能,结论明显不同,用考虑冷气能量的能量损失系数评价气冷涡轮叶栅性能较为准确和客观。在较小的冷气流量下,劈缝冷气喷射使叶栅能量损失降低,尾缘劈缝冷气喷射可改善近尾迹区域的流动,减小尾迹亏损,降低尾迹掺混损失。尾缘劈缝冷气射流方向偏向叶片某型面,则尾迹损失峰值朝此型面偏移。  相似文献   
964.
实验研究了装配间隙对 GF/E 层合板螺栓连接性能的影响.在其它条件固定的情况下,选取了不同间隙,测试了装配间隙对螺栓连接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GF/E 层合板螺栓连接承载能力随着间隙的减小而增加,当间隙<0.1 mm 时,螺栓连接强度达到稳定值.  相似文献   
965.
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固有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动力分析中固有模态是非常重要的。固有模态分析的结果是多种动态行为的判据,也是进一步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的基础数据:应用ANSYS和振动实验两种方法,并以航空发动机的某级涡轮盘和损伤模型为例,进行涡轮盘约束情况下的固有模态计算,给出了两种方法的前3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在对其进行分析后,得出ANSYS方法算出的结果与振动实验得出的结果基本相同,提出用ANSYS的结果代替振动实验结果,用以进行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仿真、损伤检测和优化设计等,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66.
张炎  黄护林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6):1024-1030
采用诱导磁场方程,Mixture混合两相流和磁场修正的湍流两方程模型,研究施加不同强度磁场时,收敛喷管内等离子体的流动和传热特性以及等离子体对尾喷流的包裹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气流在收敛喷管内加速,等离子体被掺混的程度增加.增强磁场可提高近壁面处等离子体体积分数,抑制其湍流度,降低高温气体向喷管壁面的传热.当By=1.3T时,磁控等离子体可降低54.4%的壁面温升,增加0.74%的喷管推力系数,在出口4倍当量直径处对尾气仍有一定的包裹.   相似文献   
967.
带单排气膜孔的叶片前缘气膜冷却换热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叶片前缘结构的特点,建立了前缘气膜冷却实验台,实验模型由半圆柱面和两个平板组成,在距离滞止线2倍孔间距位置布置了1排气膜孔。详细地测量了主流湍流度,二次流与主流密度比以及动量比对前缘径向平均换热系数和换热系数比的影响。二次流与主流密度比为1和1.5。动量比变化范围为0.5~4。主流在前缘位置的湍流度分别为0.4%和8%。结果表明,随着动量比的增加,径向平均换热系数增加。无二次流时,湍流度的增加使换热显著增强,有二次流时,湍流度增加使换热增强的幅度较小。密度比对径向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非常小。随着孔间距的增加,径向平均换热系数略有减小。径向角对径向平均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在高湍流度下,前缘位置的径向平均换热系数比沿着流动方向是逐渐降低的。在低湍流度下,前缘位置的径向平均换热系数比在x/d=4.5的位置出现了一个峰值。  相似文献   
968.
间距对凹坑强化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矩形通道内的球面凹坑壁面进行了传热系数和流动阻力测量,研究了通道Re数和凹坑间距的影响.无量纲流向间距分别为1.5,1.2和0.8.实验发现凹坑面上局部Nu数沿流向和横向变化剧烈.与光滑壁面相比,凹坑面的平均换热增强45%左右,流动阻力增大92%左右,平均综合传热性能增强16%.减小凹坑间距使流动阻力增大,平均换热和平均综合传热性能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Re数对凹坑壁面的换热增强和流动阻力增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69.
煤油/空气小尺寸脉冲爆震发动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玥  唐豪  李建中  王家骅 《航空学报》2009,30(11):2015-2022
 为探索微小尺寸脉冲爆震发动机(SPDE)推进系统可行性,进行了气动阀设计,改善燃油雾化、掺混、点火性能和强化燃烧等SPDE关键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台内径为29 mm,总长度为1 175 mm的气动阀式SPDE样机,采用航空煤油为燃料和地面冲压进气,并在该样机上进行了低点火能量的多循环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PDE能够在20~40 Hz频率下多循环地稳定工作,平均峰值压力均高于145 MPa;随着频率的增加,爆震室内平均压力峰值和爆震波平均速度都有一定的降低趋势;研究结果为有限空间和时间内的燃油雾化、蒸发和掺混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对研制工程应用的SPDE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0.
根据脉冲爆震发动机(PDE)工作特点为其设计了6组不同结构的圆柱型引射器,并针对各种结构引射器,采用力传感器法对不同轴向位置处引射器的增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汽油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实验结果发现,轴向位置对引射器的增推性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当引射器入口正好位于脉冲爆震发动机出口处(0点)或位于下游1/2倍脉冲爆震发动机直径处时,系统会出现一个至少高于35%的推力增益点,但是当引射器入口从该点继续远离发动机出口位置时,推力将会急剧地下降;当引射器从0点逐渐向上游移动时,引射器的推力增益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最高推力增益可达8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