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95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氮化硅的晶体结构出发,介绍了氮化硅陶瓷优良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氮化硅透波纤维和氮化硅基透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现有氮化硅高温透波材料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高硅氧增强磷酸铝系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P/Al摩尔比、成型压力和测试频率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l摩尔比等于1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其弯曲强度达到107MPa;当P/Al摩尔比小于1.1,使用频率在3MHz以上时,材料体系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小于4.1,介电损耗小于0.03;提高成型压力将使介电常数略微上升;介电性能的频率特性表明极化弛豫普适关系适用于这一材料体系。  相似文献   
93.
耐高温透波气凝胶复合材料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马赫数飞行器中恶劣热环境对透波隔热材料的需求,采用溶胶-凝胶方法,以透波型石英纤维为增强体,通过超临界干燥及后处理制备透波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平板导热仪、石英灯辐射加热及万能电子试验机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隔热性能、耐温性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硅透波气凝胶复合材料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在1.28~1.39可调、损耗角正切≤0.005;耐温性≥1 100℃、室温热导率≤0.02 W/(m·K);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能保证飞行器在恶劣飞行环境中的通讯、遥测、制导等系统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94.
面对21世纪空中力量可能面临的挑战,确保绝对的空中优势,降低战损率,节省研制采购成本,美军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了研制集隐身、先进航电性能、垂直,短距起降能力和低成本于一体的JSF“联合打击战斗机”计划。  相似文献   
95.
96.
利用拓扑度的同伦不变性,证明了二维严格凸域上的介值定理。  相似文献   
97.
对FSS天线罩电性能所涉及的透波、隐身技术指标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FSS天线罩对单元结构、介质加载、谐振频率、带宽、栅瓣等影响因素的设计方法,得出了FSS天线罩电性能设计应选择合理的单元结构、减小单元尺寸并紧凑周期排列以及选择合理的天线罩结构。  相似文献   
98.
适于RTM 的氰酸酯树脂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流变仪、DSC、DMA、TGA和介电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用于RTM工艺的改性氰酸酯树脂的流变、固化反应特性、耐热性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改性氰酸酯树脂在90~170℃温度范围内黏度500 m Pa·s,90℃时黏度为280 m Pa·s,适用期10 h;固化反应活化能为39.5 k J/mol,反应级数为0.89;树脂固化后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94℃,热分解温度为420℃;9.375 GHz的介电常数为2.85,损耗角正切5×10-3。  相似文献   
99.
文章介绍了某战术发动机中火工品的使用情况,并对该火工品的反向操作可靠性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产品的机械性能进行分析计算,认为重复进行反向操作该产品同样可以保证连接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0.
结合QJ977A《非金属材料复验规定》的宣贯,对材料复验中非金属材料的电绝缘、介电强度和电介质特性的测试分别作了介绍,指出测试中需注意的以及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