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53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5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航空港》2012,(2):112
进入二十一世纪,生活水平提高了,科技经济发展了,身体的毛病忽然就多了起来。工作超时、作息不规律、食品不安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电磁辐射……有些人年纪轻轻经常出现口干舌燥、腰腿酸软、失眠多梦、视力模糊;刚步入中年,眩晕耳鸣、疲劳乏力、记忆减退、虚火缠身,慢性病接踵而来。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节奏的加快、环境的污染等因素影响有关,更与人体的阴虚有紧密的联系,阴虚已成为本世纪危  相似文献   
12.
Winnee  日天 《航空港》2012,(3):108-113
《黄帝内经》里说"春三月,此谓发陈",万物萌发,自然也少不了细菌的份儿。这个季节人变得更易过敏、感昌、鼻炎……这些不大不小的病痛,颠覆了你对"多事之秋"一词的认同,这春天的事儿一点都不少于秋天。  相似文献   
13.
混合机种飞行员人体测量结果及其工效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混合机种飞行员的人体参数随年代、地区及机种变化的趋势及程度,测量了656名混合机种飞行员的5~13项人体参数,并将所测数据与70年代数据进行了对比,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机种之间的数据也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13项参数中有12项参数值与70年代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全国不同地区间身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地区间体重多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歼强击机飞行员与非歼强击机飞行员的体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飞行员的体形已发生显著性变化,飞行设备及个人防护救生装备的设计不应再完全依据70年代的人体数据;应开展新的飞行员人体参数数据库和人体模型的建立工作;飞行员应坚持科学的锻炼并控制饮食以保持体形;不同地区招收飞行员时,应对其身高等形体条件进行统一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翼  朱玉鹏  刘峥  黎湘 《宇航计测技术》2009,29(3):20-25,38
人体行走的雷达特征研究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方向,基于雷达的人体目标探测在安全防护、灾害救援、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体走动时手和腿的摆动对回波信号产生调制,回波信号的微多普勒特征能精细地刻画体动规律,将有效地探测并估计人体的运动规律。主要研究人体上肢的雷达特征,首先以人体上肢的运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其雷达回波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参数估计的方法,通过广义Radon变换提取行人摆臂的微多普勒。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太空飞行中,需要改变自身位置与朝向以完成不同的作业任务,当其无法触碰到手脚限制器等借助物时,会涉及通过自身动作的转换产生人体旋转的问题。为此,首先基于Roberson-Wittenburg方法建立了人体动力学方程,据此提出能够使得人体转动的肢体操作方法,然后采用悬吊法模拟太空失重环境,对比不同控制方法产生的旋转作用效果,发现肢体旋转时与身体的夹角和肢体旋转速度是影响人体旋转完成时间和关节力矩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推荐动作与实验结果提出空间姿态变换运动的操作建议。结果表明本文推荐动作有一定的优越性,对航天员处于太空中的自旋转运动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飞机弹射救生过程人椅运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人椅系统运动模型,针对人体结构特点,建立了飞行员上肢3刚体7自由度数学模型.采用Kane方法建立了人体上肢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上肢各环节在弹射救生过程中相对转角等,计算结果表明身体上肢甩打过程短暂,整个甩打过程在0.4~0.5s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上肢各关节的转角及由此引起的关节力、力矩即可达到人体的耐受极限,仿真结果显示上肢运动的特征有明显的“鞭打运动”。通过CATIA二次开发方式,对飞机弹射救生过程人体动力学响应特征进行可视化仿真,使设计人员能够直观的获得各种弹射情况下人椅运动规律,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说明,航天条件对人体的致敏反应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研究不同的细菌过敏原和甲醛的致敏作用,结果说明航天后人体对这些过敏原的敏感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飞行后研究说明,随着航天时间的延长,发生致敏反应的可能性增加。重复进行长期航天的航天员,在下次飞行的检查中,其致敏反应状况与以前的飞行前检查没有显著的不同,与健康的供血者也没有显著的差别。但着陆以后,迁移指发生变化的航天人员人数增加了。对航天员个体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深度学习的空间站舱内服务机器人视觉跟踪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升舱内跟随服务机器人的任务辅助能力,解决机器人对航天员的视觉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概率模型的人体视觉跟踪算法。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对穿着多样、姿态任意人体的稳定检测。结合人体检测结果,设计了运动预测概率模型,实现了对指定人员准确、连续的跟踪。算法对包含大多数航天员活动的多个数据集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跟踪算法实现了对穿着多样、姿态任意人体的稳定跟踪,并有效避免了由于穿着相似、遮挡可能造成的误跟踪问题。该算法为空间站舱内跟随服务机器人对航天员的视觉跟踪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算法基于融合的RGB-D图像,工程上易于构建和实现,也可拓展到其他跟随服务机器人视觉跟踪任务中。  相似文献   
19.
弱光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是航站楼夜间巡检机器人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那些能够在计算资源有限的机器人平台运行的算法往往难以确保航站楼中人体目标的检测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热特征的显著人体检测模型。该模型仍然以U-Net神经网络作为基本架构,但是在解码器模块结构和模型轻量化方面重新进行了设计。一方面,在模型的解码器部分增加了由热特征分支和显著特征分支构成的融合模块,进而设计对图像高温区域更为敏感的预测损失函数,以提升算法在复杂场景下的检测精度;另一方面,通过精简编码器网络结构和控制解码器通道数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了轻量化改进,以降低算法对计算资源的需求。4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既能确保较高的检测精度和很好的算法鲁棒性,又能以40 f/s以上的检测速度满足巡检机器人实时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未来长期载人深空探测的飞行载荷、人体生存技术等问题,介绍了空间低代谢调节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未来载人深空探测中的可用性及应用前景;综述了休眠与禁食低代谢的特点、未来应用模式与其在解决载人星际航行生命保障载荷和航天医学问题对抗防护中的作用及局限性.休眠和禁食是具有应用前景的低代谢调节技术,但亟待突破诱导休眠及其生理保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