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9篇
航空   148篇
航天技术   48篇
综合类   56篇
航天   1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钛合金铣削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温度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具龙  张璧  白倩  程博 《航空学报》2018,39(12):422128-422128
钛合金(Ti-6Al-4V)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然而由于其导热系数低、弹性模量低等特性,铣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温度过高,从而导致刀具磨损严重,影响已加工表面质量。因此研究切削过程中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温度具有重要意义。从切削机理出发,将切削区域的3个热源等效为螺旋线热源,其中热流密度计算类比铣削力预测模型中铣削力计算方法,提出包含铣削热系数的热流密度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验标定铣削热系数,结果表明热流密度随切削厚度增加接近于线性增加。建立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温度预测模型,通过半人工热电偶测温实验对模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实验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10%之内。提高了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温度的计算精度,并为切削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82.
红外加热笼覆盖系数对热流均匀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定红外加热笼与卫星表面之间不同距离,改变加热笼的覆盖系数,仿真模拟了卫星表面到达热流的分布,研究了加热笼的覆盖系数对卫星表面到达热流密度均匀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加热笼距离卫星表面100mm以上,选取覆盖系数大于0.06的加热笼,即可满足到达卫星表面热流的均匀性要求。  相似文献   
383.
航天飞机中的温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飞机传感器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和高可靠性。提高可靠性的途径是在同一测点安装备份传感器。安装温度传感器时,在关链部位必须考虑结构的力学和热学性质匹配。设计传感器应满足的要求是:结构整体化、高精度、快响应。防热系统的温度传感器仍然是传统的铂电阻和热电偶。但结构都做得很小。热流传感器则都是热电堆。其原理是利用沿热阻板厚度方向建立的温差来测量热流。它是固态传感器、输出大、精度高、为Gardon计所不及。文中还简介了安装技术和鉴定试验。  相似文献   
384.
为满足辐射热流测量系统的现场校准需求,基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热源发生技术,研制热流现场校准装置,介绍了热流现场校准装置的组成以及装置各组成部件的设计参数,通过光学分析软件对热流源进行光路设计,通过分析现场校准装置的各不确定度分量及计算合成的扩展不确定度,该装置实现扩展不确定度为2.7%,能够满足热流现场校准需求。  相似文献   
385.
卫星热控系统通过调节星上热量收集、转移、排放的过程,从而达到控制星体温度水平和温度稳定性的目的,对卫星进行在轨热状态分析和依据分析结果进行热控措施调节与评估至关重要。针对低轨微纳卫星热状态分析的关键问题,给出了卫星在轨时刻所受空间外热流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温度影响因素和传热特点,建立了卫星外壳、辐射器、内环境和内外部单机的瞬时温度计算模型。以一低轨微纳卫星为例进行仿真计算,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卫星的热控设计提供了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86.
在飞行马赫数Ma=6,总当量比为1.0条件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喷注位置煤油当量比分布对双凹腔圆形发动机推力性能和壁面热流的影响。喷注位置包括支板壁面喷注K1,隔离段出口壁面喷注K2,第一凹腔尾缘壁面喷注K3以及第一扩张段壁面喷注K4。结果表明,K1注油当量比大小直接影响燃烧室内的燃烧模态和流道中心燃烧。为了保证发动机推力性能,K1注油须达到一定量,促使流道燃烧处于亚燃模态,且流道内具有较强的中心燃烧。为优化发动机壁面热流环境,剩余燃料需要在K2,K3和K4分散注入。K2和K3注油当量比大小同时影响第一凹腔燃烧性能,其中K2注油当量比降低,推力性能下降,但壁面热流性能提高,而适当增加K3喷注煤油,有利于提高推力性能。增加K4注油,第二凹腔及其之后流道区域燃烧增强,发动机推力性能和热流性能均提高。通过分析各注油位不同当量比分布对发动机力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最终获得了力热性能较优的注油当量比分配方案,此时K1~K4注油当量比大小依次为0.6,0.1,0.1,0.2。  相似文献   
387.
通过合理设计对比模型,提出一种新型树脂基复合材料引射因子测试方法,针对新型树脂基复合材料开展电弧风洞试验,获得树脂基材料有热解气体引射和无热解气体引射时壁面热流密度,研究树脂基材料在特定热环境条件下的引射效应,获取能够评价新型树脂基材料引射效应的引射因子。结果表明:试验状态下,石英酚醛复合材料炭化速度大于石英杂化酚醛复合材料;石英酚醛复合材料引射因子约为0.825,在实际设计中此类材料需要考虑引射效应对表面热流的影响;石英杂化酚醛复合材料引射因子约为1,热解气体引射产生的热阻塞效应基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388.
为了降低旋转爆震发动机燃烧室壁面温度,设计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燃烧室主动冷却结构。对燃烧室主动冷却结构的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主动冷却燃烧室壁面温度响应和温度分布规律。对燃烧室主动冷却结构进行了模型简化,将模拟旋转爆震波获得的不同壁面温度下的热流密度参数加载在冷却模型上,提高了壁面温度模拟的计算效率。结果表明:燃烧室内壁面热流密度随着壁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扩散区的平均热流密度最大;陶瓷基复合材料燃烧室主动冷却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燃烧室壁面温度,在相同冷却流量下,矩形冷却截面的冷却效果优于圆形冷却截面,可以将燃烧室壁面的温度降到1 200 K以下;燃烧室壁面最高温度在燃烧室中段区域。  相似文献   
389.
围绕再入式飞行器表面分布式隔热瓦的气动加热问题,针对流动强干扰特征且测量难度较大的小曲率半径缝隙倒角区域,采用Φ0.3 mm量级一体化同轴热电偶开展高马赫数来流条件下的热流测量,研究了缝隙倒角曲率半径、隔热瓦间台阶高度差、缝隙宽度、边界层流态、马赫数等因素对热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热流时域曲线得到了瞬态热流的振荡特征。结果表明:台阶会显著增大热流;边界层流态的差异会引起缝隙倒角热流分布的显著变化;较高马赫数下的热流时域波动特征更温和,热流更低;部分状态存在瞬态负热流现象。 研究结果可为隔热瓦热防护设计和认识缝隙、台阶诱导的复杂流动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