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90篇
航天技术   99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1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2006年1月10日,中国宇航学会《宇航学报》编委会2006年工作会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逸夫科技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主要领导有:学报主编、中国科学院庄逢甘院士,学报副主编、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马兴瑞副总经理、张履谦院士、屠善澄院士、余梦伦院士,常务编委、科技集体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丽辉,21基地赵军副司令员等编委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学报副主编、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参加并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92.
刘静 《航天》2014,(5):28-30
作为发展中的航天大国,中国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致力于空间碎片减缓和防护研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995年6月,中国以国家航天局的名义加入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开始了空间碎片领域的研究。今年5月12—1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将在北京主办IADC第32次会议。本刊特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刘静介绍空间碎片问题的国际环境及应对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3.
宗合 《太空探索》2005,(3):22-25
由“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提出的“空间风暴探测计划”(SwISE),日前被列为全球“国际与日共存”(ILWS)计划第一阶段核心空间项目。刘振兴院士说,目前有关方面正努力推动将该计划列入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第11个五年计划中。  相似文献   
94.
沈广祥 《航空发动机》2007,33(3):F0003-F0004
编辑:尊敬的李院士,非常感谢您接受本刊的专访。您1995年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国家重点预研项目总设计师,在中国最早开展歼击机验证机设计工作,并为此做出了开拓性贡献,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李院士:主要是开展歼击机验证机设计工作。在飞机预研关键项目“主动控制技术”研究中,先后完成了某型号纵轴4余度模拟式和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及其Ⅱ型3轴4余度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制和试飞验证,大大缩短了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填补了中国航空技术的1项空白;同时,参加并主持了该型号Ⅱ型自动飞行控…  相似文献   
95.
《推进技术》2009,30(6):655-655
2009年9月5日17时40分,中国导弹技术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航天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守槃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96.
杨嘉墀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航天科技专家,是国家“863”高技术倡导者之一和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我们的科学技术的引导者,也是我们尊敬的亲切的老人。我们宇航学会卫星应用工作委员会的全体同志深切怀念杨家墀先生!  相似文献   
97.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在研究所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 王希季院士说:"50年前,我调入上海机电设计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前身),开始了我从事航天事业的征程,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是我的母亲所."  相似文献   
9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4):85-F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光学学会(OSA)、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Fellow,原南开大学校长,国际著名的光学专家和中国教育家。长期从事光学及应用光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培养了近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遍布海内外。他在多年来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编写的《光学》教材,  相似文献   
99.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09,(8):10-15
首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完成730余次全球观测 据报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悉,以该所为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首发星,一年来在轨稳定运行,对地观测5100多圈,完成了730多次全球观测,获得了大量数据,并已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100.
《航天器工程》2009,18(3):47-47
据科学网2009年4月7日报道,全球首台纳秒深紫外(DUV)固态激光源实用化样机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3月20日,项目总体部总经理詹文山,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理化所所长刘新厚等共同见证了第一台样机出所。3月23日,样机顺利运抵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将完成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的整机组装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