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48篇
航空   1015篇
航天技术   204篇
综合类   88篇
航天   5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41.
主要分析了新军事变革条件下信息战的特点,论述了信息化装备建设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了有关标准化改革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提出了标准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42.
研究了金属热防护系统(TPS)的缝隙辐射及支架两大热短路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缝隙宽度和缝隙辐射率对热短路的影响,完成了整体样件以及阵列组合件的稳态传热实验测试,定量地研究了热短路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支架处热短路现象明显,实验中支架引发的热短路温差高达50K;在773K以下,缝隙传热引发的温升随着缝隙宽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773K以上,辐射热传导在缝隙宽度超过3mm时即成为内部传热的主导机制,这时缝隙传热引发的温升不再随宽度增加而线性递增。所提供的数值分析和实验方法可为金属热防护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3.
某探测器上火箭发动机热防护仿真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涛  孙冰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6):1407-1411
根据某探测器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条件,分析和计算探测器上火箭发动机的热环境参数.利用有限元法计算火箭发动机固壁辐射热流密度,依据热流边界条件设计热防护方案;利用有效发射率表征多层隔热材料隔热性能并进行温度场数值仿真.由于多层隔热材料性能参数的不易确定性,计算了参数在较大范围内的热防护效果.通过仿真计算验证热防护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分析影响热防护效果的主要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多层隔热材料的有效发射率是影响隔热性能最重要的因素,比热容、表面发射率、密度对热防护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44.
空间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制高点”。主要航天国家围绕控制“制高点”,采取不同策略发展空间对抗能力。国外已具备有限的空间对抗实战能力,但是空间对抗装备在世界范围内总体上仍处于技术发展阶段。空间对抗装备技术将在与导弹攻防对抗、网络攻防对抗技术的交叉与叠加中演进升级。预计2030年前后,国外将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完整和成熟的空间对抗装备体系。  相似文献   
345.
现代空袭作战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近期空袭作战的实际战例,以及空袭兵器的电子信息装备的发展水平,阐述现代航空航天兵器的空袭基本作战模式,以及现代空袭模式的可能发展变化.重点论述了空袭电子战作战模式.  相似文献   
346.
针对缓冲行走功能一体的月面探测器构型设计困难、步态分析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同支链构型的四足月基装备(LBE)设计分析方法与连续步态规划方案。设计复合功能着陆腿机构及整机多状态位姿;构建LBE在行走状态下的单腿运动学模型,对其进行正逆运动学求解,分析单腿与整机工作空间和运动性能;对LBE整机进行水平月面的连续步态规划,并设计单步足端轨迹,通过动力学仿真,验证LBE行走步态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LBE沿前进方向连续稳定运行,质心竖直方向浮动仅占整器高度的0.24%,俯仰角最大摆动幅度为0.34°,翻滚角最大摆动幅度为0.27°。  相似文献   
347.
348.
349.
350.
栾芸  贺菲  王建华 《航空学报》2021,42(2):623937-623937
尖锐鼻锥冷却方案是可复用式航天飞行器研究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传统发散冷却虽然可以有效降低鼻锥结构温度,但是由于驻点外极高的热流、压力,会出现驻点冷却效果差的问题。迎风凹腔结构是一种针对鼻锥驻点区域的减阻防热方案,尖锐唇口的分流作用可以使附近压力、热流降低。因此,提出一种新型冷却结构——凹腔-发散组合冷却,利用迎风凹腔结构对驻点的强化冷却解决发散冷却中驻点难以冷却的问题。以楔形鼻锥为物理模型,对发散冷却、迎风凹腔结构和凹腔-发散冷却3种冷却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并和无冷却的纯鼻锥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发散冷却相比,使用凹腔-发散组合冷却可以使结构温度峰值下降16.8%;与没有冷却的纯鼻锥模型相比,鼻锥头部圆弧段表面平均温度降幅可达64%,证实了这种新型冷却结构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