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6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8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14篇 |
航天技术 | 112篇 |
综合类 | 92篇 |
航天 | 1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71.
直升机粒子分离器三维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以某型直升机粒子分离器为研究对象, 在三维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计算湍流分叉流动和砂粒运动, 结合边界条件特殊处理, 采用分块计算来考虑叶片对流场的影响, 首次对有叶片粒子分离器三维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672.
673.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4,(1)
基于Fluent多相流模型,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圆环滑油箱结构集成设计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中,考虑了不同飞行姿态和过载条件对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油面角、内部流场、高度-油量公式和气液分离效率曲线,并对滑油箱结构提出了优化方案。研究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滑油箱结构集成研究简单有效,对比优化前后数值模拟结果,可定量分析结构对工作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方法可为其它类型滑油箱设计和优化参考。 相似文献
674.
675.
不确定容量下时隙分配问题两阶段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恶劣天气等不确定环境下,传统时隙分配方法易造成航班大量延误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分析了时隙分配过程,基于不确定理论,从权衡"请求时隙-计划时隙差"和"计划时隙-运行时隙差"的角度,提出了不确定容量下的时隙分配两阶段规划模型,分别构建了单机场模型和多机场模型。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了基于人工蜂群(ABC)算法的渐进二元启发式方法,提升了求解效率。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模型参数设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76.
针对无摄椭圆轨道,推导了表示真实相对位置速度的状态转移矩阵,进而推导出了相对运动两点边界值问题的一阶解析解。所得结果不仅可指定转移时间、还可在时间范围内进行全局的燃料优化或在时间和燃料两者间折中;对于周期和非周期的相对运动均适用。仿真结果表明此解的归一化精度达到10-6。进一步的仿真发现相对转移过程的燃料消耗会随目标轨道偏心率的增加而增加;随长半轴的增加而减少;随初始真近点角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随着转移时间增加,燃料消耗的总趋势是减少的。 相似文献
677.
高过载下固体发动机内Al2O3粒子运动状况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φ127 mm、φ315 mm试验发动机及大长细比发动机工作状态和结构特点,开展了燃烧室内三维两相流流动数值模拟,分析了横向和纵向加速度载荷对各种发动机燃烧室内粒子场和聚集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轴向、横向过载对粒子的聚集位置、聚集浓度、冲击角度、速度有很大影响,轴向过载不变情况下,随着横向过载增大,粒子冲击速度减小、冲击角度增大、冲击位置前移,但粒子聚集浓度变化规律与轴向过载大小有关;药柱结构对发动机内粒子聚集也有很大影响,不同的药柱结构,过载的影响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678.
679.
680.
《固体火箭技术》2021,44(5)
为保证发动机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运行,在绝热层的设计中,绝热层的厚度将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结构的稳定性,而绝热层的烧蚀预估对于绝热层厚度的合理设计非常重要。为解决固体火箭发动机三元乙丙橡胶(EPDM)绝热层烧蚀性能工程预估问题,结合固体火箭发动机内两相流动的环境特点,以热化学烧蚀三方程模型和扩散化学动力学双控制机制为基本数学模型,以炭化层表面孔隙率为耦合参数,并综合考虑气流和粒子的侵蚀效应,建立了绝热层多因素耦合烧蚀模型的控制方程。通过对控制方程的隐式求解和对绝热层温度分布以及烧蚀线、炭化线、热解线位置的综合分析,获得了两相环境下EPDM绝热层的理论炭化烧蚀率。所得烧蚀率与实验结果对比,误差小于10%,表明给出的烧蚀预估方法可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两相环境下EPDM绝热层烧蚀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