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412篇
航天技术   334篇
综合类   191篇
航天   2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航天飞行的喜悦犹存脑际,我国航天员又将进行第一次太空行走,这再次将我的心灵带进广阔无垠的宇宙,奔腾激荡…… 我是学航空的,服务于航天事业.工作的需要,学了点天体物理和宇宙物理;作为中国人.读了点中国历史和唯物辩证论的书籍;但对于我国古代<五经>之首的<易经>,慑于其深奥而没有涉足.  相似文献   
72.
《航空维修与工程》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航空工业信息中心主办,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4912/V;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0989。本刊为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  相似文献   
73.
原位资源利用技术是地外生命保障体系构建、实现人类地外生存的有效途径,是载人深空探索的核心技术。基于微通道技术的人工光合成反应器,采用流动反应器设计,用于低微重力等特殊环境条件下模拟人工光合作用,实现CO2向O2和含碳燃料的转化。微通道芯片通过气液剪切作用力使气体反应产物快速脱离电极表面并随反应介质排出反应器,理论上可以克服微重力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尚需进行微重力试验进行验证。同时,微通道结构可以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气液的压力、流速、流量比等反应条件,获得优化的反应条件。通过地面试验,验证了该反应器将CO2还原为O2和含碳化合物的功能可行性。以Au和Ir/C作为阴极和阳极材料,3V电压条件下,O2产率可达11.74mL/h。此外,基于人工光合成反应器搭建了集反应模块、控制模块、流路驱动模块以及检测模块等于一体的地外人工光合成装置,形成原位反应、介质供给、精确控制、在线收集和检测等功能一体化的系统,并实现CO2有效转换和O2供给。为后续技术成熟度更高的反应装置研制、高产物选择性的含碳化合物转化以及人工光合成反应装置在轨试验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4.
时光流转,凝眸顾首。忘不了十年前,那段至今仍令人心潮澎湃的记忆,那一创造民族历史的辉煌时刻!  相似文献   
75.
《航天》2012,(8):60-60
5月30日,得悉神舟九号将于今年发射,年已82岁的满族老先生爱新觉罗.溥綦(汉名叫钟燕奎)激动地再次挥毫泼墨,分别以满汉两种文字写下“中国航天,功盖天下”两个条幅,以锦缎装裱后送到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社,表达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祝福之情和对中国航天人的敬意。  相似文献   
76.
《空气动力学学报》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管的中文核心科技期刊,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载空气动力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与手段、技术与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成果,以促进空气动力学学科发展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栏目形式包括:综述,研究论文,专栏,主编推荐。  相似文献   
77.
《航天》2010,(10):30-30
6月1日,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助理肯恩·贝克宣布,美国5月27日晚上11时发射的GPS2F-1卫星已经顺利入轨。贝克说:“最新式设备的入轨将大幅改善我们查明可能在大气层或太空中进行的核爆破的能力,同时大幅改善我们检查各国履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义务的情况。这将会促进不扩散核武器制度的巩固,而这也正是奥巴马总统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8.
黎成龙 《航天》2009,(5):30-31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祖先有着最早、最正确的认识。“宇宙”的俗称就是“世界”,把“世界”拆开来看,“世”是指时间,“界”是指空间。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古籍《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宇”是指空间,“宙”是指时间。再往前推,战国(公元前480~前221年)时的尸佼在《尸子》一书中指出:“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  相似文献   
79.
迟惑 《航天》2012,(5):14-18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电影《星球大战》及其同名小说就风靡世界,在中国也拥有大量拥趸,许多青少年是被这本小说点燃了对宇宙和航天的兴趣。在《星球大战》中,有两个主角是机器人。其中一个是不会说话的维修机器人,叫做R2D2,小说的中文版中称它为“阿图迪图”;另外一个是碎嘴唠叨的勤务机器人,叫做C-3PO,中文版中称它为“希斯瑞普”。两人一唱一和,为影片和小说增色不少。希斯瑞普经常把R2D2昵称为“阿图”,也就是R2的发音。  相似文献   
80.
黎成龙 《航天》2012,(6):52-55
乾、坤二卦是《易经》的大门。前面我们已将乾门推开,现在来推开另一扇门——坤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