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航空   1088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3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阐述基准的热力学概念基础上,提出了燃气基准的计算方法,应用CHAPPELL推荐的有关燃气热力性质表达式,导出计算燃气基准的公式,通过微机计算,将结果整理成燃气基准的有关表、图。  相似文献   
2.
对公开发表的用于超声速燃烧流场分析的几种一维模型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实验静压数据的一维模型,若不借助必要的流场测量数据或分析结果,或借助于经验性的处理方法,单靠一维假设,无法获得较为完整的一维流场分析结果。改进后的一维模型降低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对一般情况的适应能力。用编制的计算程序SSC-2对两组典型的超燃燃烧室壁面静压实验数据进行了演算,取得了燃烧室出口总压恢复系数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基本一致的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固体推进剂燃烧中凝相粒子的激光全息测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述了测试凝相粒子尺寸的基本方法,较详细地阐述了研究燃烧场凝相粒子尺寸分布的激光全息测量方法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交错网格系统SIMPLE算法和二维两相流场燃烧模型,对有不同形状(矩形、圆弧三角形及其混合结构)和位置扰流环的某双组元液体远地点发动机(LAE)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扰流环对提高燃烧效率作用明显。环的位置应适中(不能过于靠近头部和喷管出口处),其高度越大,燃烧效率越高。另外,矩形环的压力损失大于三角形环。  相似文献   
5.
空间小推力发动机推力室喷注器的设计与身部冷却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空间小推力双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空头部喷注器设计的某些特点和身部冷却的一些问题,具体地讨论了几种喷注器设计方案和简述了身部液膜/辐射冷却的机制,并给出某些情况下估算壁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Ap复合固体推进剂稳态燃烧模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国内外典型的且较为成熟的高氯酸铵复合固体推进剂稳态燃烧模型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涉及的燃烧模型有:GDF模型、HR模型、BDP模型、临界粒径模型、PEM模型、CIT/JPL模型、两区模型和价电子模型。对上述模型的适用范围、特点和优缺点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随着固体推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战术导弹采用了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和喷管的受热情况严重,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文中对此建立了集药柱几何计算、内流场、传热与烧蚀于一体的计算系统,并形成了成熟的软件,对一具体算例进行了绝热结构和烧蚀结构防护层的安全厚度设计,与工程实际应用厚度的比较表明,此系统用于工程中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推进剂药条低温下燃速测试要求,建立了燃烧室的传热模型,通过对比燃烧室各种制冷方法及其特点,证明液态CO2压力调节制冷是最佳制冷方法。  相似文献   
9.
AP复合固体推进剂燃烧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个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综合燃烧模型和相应的数学处理方法。该模型对凝聚相反应作了更细微的分析,特别重视和强调了各种热量传递对燃烧所起的作用,并以推进剂中处于连续相的粘合剂线性分解速度表示推进剂的线性燃速。根据此模型编制程序并进行了大量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对AP/HTPB多级配推进剂的计算结果中,相对误差小于10%的占80%,对Ae/AP/HTPB推进剂则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贺武生 《火箭推进》2005,31(1):29-32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推进技术。本文对国内外超燃冲压发动机最新研制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该类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情况,并对关键技术研究及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