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59篇 |
免费 | 2925篇 |
国内免费 | 100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415篇 |
航天技术 | 662篇 |
综合类 | 1159篇 |
航天 | 7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7篇 |
2024年 | 144篇 |
2023年 | 219篇 |
2022年 | 336篇 |
2021年 | 324篇 |
2020年 | 297篇 |
2019年 | 334篇 |
2018年 | 337篇 |
2017年 | 356篇 |
2016年 | 362篇 |
2015年 | 342篇 |
2014年 | 373篇 |
2013年 | 341篇 |
2012年 | 404篇 |
2011年 | 427篇 |
2010年 | 327篇 |
2009年 | 334篇 |
2008年 | 310篇 |
2007年 | 315篇 |
2006年 | 279篇 |
2005年 | 261篇 |
2004年 | 189篇 |
2003年 | 237篇 |
2002年 | 213篇 |
2001年 | 176篇 |
2000年 | 211篇 |
1999年 | 154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64篇 |
1996年 | 183篇 |
1995年 | 124篇 |
1994年 | 147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96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9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本文介绍了开关磁阻电动机低速时的斩波控制与高速时的单脉冲控制方案,论述了控制参数的优化选择范围及其变化对电机效率和转矩的影响,在分析了模糊控制,比例积分控制以及系统本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上述控制方案的Fuzzy-PI复合控制算法,并详细地讨论了这种算法在开关磁阻电机系统中的实现,采用的粗调、细调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动态性能与稳态精度之间的矛盾。文章最后给出了在5.5kWSR132-8/6样机上的运行试验结果。试验表明:这种控制方法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4.
LDA测量方截面U型旋转通道速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深入了解旋转涡轮叶片内冷通道中的流动特性,用激光多谱勒测速仪(LDA)测量了旋转U型通道中的平均速度分布。通道的横截面积为50mm×50mm,弯管的平均半径与水利直径的比值为0.65,旋转轴与弯管的曲率轴平行。在Re=105时分别测量了转动数Ro=0,0.2和-0.2三种旋转状态下的速度分布。在这三种情况下弯管内侧θ=90°至下游一定范围内都有流动的分离出现。由于不同的旋转状态二次流的方向和强弱不同,导致了分离区大小和通道中速度分布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平衡的假定概率密度函数(PDF)模型和火焰面模型计算了德国宇航研究中心的超燃室反应流,计算结果与有限速率反应模型的和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使用有限体积法离散Favre平均的N-S方程,湍流模型采用k-ε模型.研究表明:(1)有限速率反应模型在喷氢孔近场,化学平衡的假定PDF模型在喷氢孔远场不能准确捕捉流场的细致结构,而火焰面模型对全流场预测较好,后两种模型的计算时间较有限速率反应模型节省约38%;(2)超燃室内湍流和燃烧相互作用不可忽略,从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来看,火焰面模型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超声速情况下边界层从层流转捩成湍流后,壁面摩阻和热流出现数倍增长,控制高超声速边界层使转捩延迟对飞行器减阻降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概述了高超声速边界层的主要失稳机制;其次,从被动控制技术和主动控制技术两个角度回顾了当前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延迟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先详细介绍了粗糙元、波纹壁和微孔隙壁面等被动控制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壁面加热/冷却、重气体喷注等主动控制方法,分析了控制背后的物理机制,讨论了各种控制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对转捩延迟控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给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径距比对凸轮式气体循环泵的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坐标变换推导了3叶的圆弧-渐开线-圆弧转子型线方程,建立6种不同径距比的气体循环泵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重整化k-ε(RNG k-ε)湍流模型对转子腔内部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计算,结合动网格技术分析转子径距比对气体循环泵流量特性、转子腔速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转子径距比对气体循环泵性能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转子径距比由1.34增大到1.45,泵出口平均流量与瞬时流量脉动呈上升趋势,且在1.38~1.40时变化较为明显,平均流量增大了0.001 833 m3/s(15.8%);转子径距比在1.38~1.40时,转子受力较好,对转子径向激励力分量Fx的抑制较为明显,对转子径向激励力分量Fy的影响不显著;随径距比变化,转子腔内涡量分布变化较为明显,转子径距比在1.40时,转子腔内涡量分布较小,有效抑制了气体回流。 相似文献
8.
将一种基于多维修正的Osher通量运用于高阶加权紧致非线性格式(WCNS)中,该修正通量主要在垂直于激波面的界面上增加耗散,能够改善Osher通量的激波捕捉稳定性,同时对边界层和接触间断的分辨率影响非常小。对修正的Osher通量在高阶WCNS中的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测试了基于Osher通量的WCNS的激波稳定性、热流预测精度、边界层模拟能力、激波边界层干扰模拟能力,并与Steger-Warming通量和Roe通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修正后的Osher通量比Harten修正的Roe通量具有更好的激波捕捉鲁棒性,而边界层、驻点热流值和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模拟则明显优于Steger-Warming通量。上述结果说明了基于修正的Osher通量的高阶WCNS具有较好的激波捕捉特性、热流预测精度和边界层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种高精度流体压力传感器,这种传感器除适用于测量普通气体、液体的压力外,特别适用于稠粘流体的压力测量。文中着重阐述了这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性能指标,并简要介绍了设计中的一些考虑,指出了这种传感器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