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6篇 |
免费 | 147篇 |
国内免费 | 10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77篇 |
航天技术 | 162篇 |
综合类 | 98篇 |
航天 | 1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61.
为了研究二甲苯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点火特性,获得该燃料燃烧反应重要自由基OH,CH和C2的变化信息,在化学激波管中利用反射激波点火,点火温度1224~1478K,点火压力0.18~0.21MPa,燃料当量比1.0,由单色仪光谱系统测得了二甲苯/空气的点火延迟时间,并用ICCD瞬态光谱探测系统测得了点火温度1440K时对二甲苯/空气燃烧的时间分辨瞬态发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对二甲苯点火延时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最高,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的点火延时对温度的敏感程度相近;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的点火延迟时间比较接近,邻二甲苯的点火延迟时间最短。在对二甲苯燃烧反应中,OH,CH和C2自由基一旦出现很快达到其浓度峰值,但各个自由基的消失过程各不相同,CH和C2自由基存在的时间很短,且相对浓度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而OH自由基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762.
764.
765.
本文提出了一些机敏性度量尺度,研究了它们的分类,并试图对轴向和俯仰机敏性进行量化。用了功率攻击参数和功率损失参数量化轴向机敏性;用了上仰速率和下俯速率量化俯仰机敏性。因此,本文所引入的和所研究的内容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机敏性时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66.
选用J7飞机,在h=5000m,Ma=0.8,全加力飞行状态,使用倍脉冲平尾进行飞行试验所测得的两组试验数据及极曲线,对其Cx=f(Cy),Cy=f(a)中出现不合理现象和疑点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解决办法,该解决问题垢办法就同动态飞行试验数据求出C^wzy=f(Cy),(Ma=c)并将此数据用于动态极曲线Cy平衡状态的修正,结果表明,用倍脉冲平尾求飞机极曲线的修正方法简便实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67.
768.
通过雷电模拟,对复合材料层合板试样进行雷击损伤试验。基于热扩散原理,针对不同的雷击试验件,采用波形为长脉冲形式的瞬态热激励方式对雷击损伤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并对不同时刻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对缺陷轮廓进行界定,对结果进行定量测量。检测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进行防护,瞬态红外热成像方法均能够有效检测出雷击后的内部分层损伤,可对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有效区分,能够对缺陷尺寸、面积进行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769.
770.
凹面腔内的激波会聚冷态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中激波聚焦起爆技术,研制了激波会聚起爆原理样机,建立了整套实验系统.利用三维激波会聚起爆原理样机,开展了导流角度、气流出口面积、尾喷管扩张角、凹面腔与射流入口间距离等对凹面腔内气动振荡频率和压力影响的冷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导流角增大,气动振荡频率增大;气流出口面积减小,气动振荡频率增大,凹面腔底部动态压力脉动幅值增大;喷管扩张角度增大,气动振荡频率数目增多;随着凹面腔与环形射流入口间的距离L增长,气动振荡频率降低,凹面腔底部动态压力脉动幅值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