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95篇
航空   833篇
航天技术   81篇
综合类   144篇
航天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卫星工程管理的工具——工作分解结构和工作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一种有用的卫星工程管理工具,即工作分解结构和工作包。详细阐述了简要、合同和工程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用途和建立方法。对工作包、产品树、产品矩阵、工作说明和技术规范也有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实例说明了编制方法。文章最后简要说明了如何在卫星工程管理中使用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882.
陆夕云  尹协远  庄礼贤 《航空学报》1992,13(11):571-576
通过对非定常N-S方程的数值求解,研究了最大厚度为12%的Karman-Trafftz翼型在Re数为1000时的大迎角俯仰振动。其中着重分析了旋涡结构与表面压强分布的关系。数值研究表明,后缘形状、折合频率等对涡结构演化有重要影响。后缘涡顺利地从后缘脱落时,失速涡在上翼面能诱导出较大的吸力。后缘涡在翼面上驻留时,各涡产生复杂的相互干扰,对失速涡在上翼面产生吸力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83.
本文通过对某直升机垂直下降进入涡环分析,论证了直升机作垂直下降飞行时进入涡环状态的解析判据,根据解析判据提出了如何避免进入涡环状态和进入后如何改出涡环状态。  相似文献   
884.
给出80°三角翼和Λ机翼模型低速三维非定常流场显示和测量结果,包括大迎角和大滚转角时前缘涡跳动频率及相应模型的抖动频率测量,模型作大幅度振动时流动图象的相位平均测量,以及由平行6片光经三维重建得到空间流动图象.测量结果表明,获得了在大迎角下模型抖动是由前缘涡的非定常跳动引起的这一新的流动机理.作为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和新概念,模型大幅度振动时流动图象的相位平均测量,提供了研究非定常涡特性和定量确定涡核位置的有效手段.类似核磁共振(MRI)图象处理,由平行6片光流动显示经三维重建得到空间图象,对于分析涡的破碎、绕合、再附等现象是流动显示技术的新进步.  相似文献   
885.
提出了一种在微型飞机初始设计阶段进行机翼甲面形状选择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涡格法计算特定机翼平面形状的升阻特性、再结合多项式拟合和插值运算、利用等高线云图进行直观的对比显示进行机翼平而形状的选择。通过在微型飞机原理样机研制中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6.
设计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叶尖泄漏涡流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低速大尺寸单级压气机实验台上,利用SPIV技术测量了设计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尖区多个截面的三维瞬态速度场。基于瞬态场测量结果,详细阐述了设计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叶尖泄漏涡产生、发展、失稳、破碎的演化过程,导致叶尖泄漏涡失稳的4种主要因素:主流的逆压梯度、哥氏力、端壁的剪切流动和来流湍流度的影响,分析了压气机内泄漏涡的失稳破碎机制,以及泄漏涡与主流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887.
移动壁对压气机叶栅间隙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分区网格处理方法并发展了基于分块结构的三维N-S方程流体求解器,用以模拟压气机间隙区域复杂的流动现象。以一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端壁静止和端壁移动情况下叶栅内部的三维流场,并考虑了间隙大小的影响。通过详细分析叶栅通道内部及尾迹区域的流动并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程序较好地模拟出了移动壁效应对间隙区域二次流动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数值和实验结果均表明,端壁移动情况下间隙区域的二次流动特征是刮削泄漏涡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88.
景晓东  孙晓峰 《航空学报》2002,23(5):405-410
 建立了一种有关切向流对小孔声阻抗影响的小扰动势流模型,其要点是使用法向质点速度连续而非广为采用的质点位移连续边界条件来匹配小孔剪切层两侧的声场,并在小孔前缘施加Kutta条件以反映切向流效应的机理———锐缘处的声涡转化。模型中还包含了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的小孔形状和穿孔板厚度两个重要因素。理论预测的声阻和声抗与实验结果良好吻合。  相似文献   
889.
涡方法分析并列圆柱的旋涡脱落现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快速离散涡方法及流场可视化技术分析二维粘性不可压缩均匀流中并列圆柱体的旋涡脱落现象,识别作用在圆柱上的气动力及旋涡脱落频率。使用边界元方法及引入一个新颖的涡量边界条件计算表面涡量,利用系数影响矩阵技术获得无网格方法,采用自适应快速多极子算法快速计算涡元速度。数值算例再现了不同间距并列圆柱体的同步同相旋涡脱落、同步反相旋涡脱落、尾流的不对称性及间隙流的半稳定性等现象,数值结果与早期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890.
为了快速准确地预估大型风力机风轮的气动性能,建立了一种基于面元-黏性涡粒子混合(HPVP)法的风力机风轮气动性能计算方法,自主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以model experiments in controlled conditions(MEXICO)风轮为算例,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CFD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PVP法可准确计算主要工作区的叶片压力分布.相比于CFD方法,在流动分离较小时,HPVP法可以快速获得与CFD方法精度相当的结果,但计算时间仅需要CFD方法的千分之一.除能够给出叶片压力分布外,HPVP法还能给出风力机风轮流场的其他流动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