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108篇
航天技术   46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针对机载模拟光栅视频系统的特点,探讨了工程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2.
 Internet 服务质量( QoS) 的时空波动性给设计和实现Internet 实时视频流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终端系统为研究对象, 给出了端到端的Internet 视频流系统结构, 建立了基于Gilber t 模型的信道包丢失率计算方法, 提出了位率自适应视频流协议SAVSP。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视频流系统结构合理, SAVSP 协议性能优于目前主流的AIMD 协议。  相似文献   
153.
人机协作标准及应用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机协作内涵定义以及人机协作安全标准的叙述,提出了人机协作需要攻克的几项关键技术,点评了4款著名协作型机器人的功能,介绍了国外协作性机器人在飞机装配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对人与机器人协作将成为装配系统的新常态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4.
为了研究绕不同头型回转体初生空穴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流场特性,采用流动显示技术分别观察了绕平头和锥头回转体初生空化的形态,并应用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测量了相应工况下的速度分布。结果表明,绕回转体的头型对初生空化数和空穴形态有重大影响。实验中平头回转体的初生空化数为1.2,而45。锥角头型的初生空化数则为0.9。绕回转体的初生空穴形成于回转体肩部稍靠后的位置且没有附着在其表面,呈游离型发夹状,同时绕平头回转体的初生空穴的尺度较大,其初生位置距离肩部及回转体的壁面均较远。流场测试结果表明,空化初生和绕回转体头部流场的旋涡强度有关。与锥头回转体相比,同一雷诺数条件下,绕平头回转体的分离涡尺度较大、边界层离壁面较远、高涡量区域较大且离壁面较远,这是造成两种头型具有不同初生空化特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5.
156.
增强虚拟现实是组合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以达到丰富真实场景的目的.针对摄像机相对景深做较小运动时所获得的视频,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矩阵的增强虚拟现实方法.摄像机在这种运动情况下,可以用一个几何矩阵来描述两帧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大大简化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的组合.同时,由于虚拟场景来自二维图像,因此,非常容易对准虚拟物体在视频中的位置.理论和真实视频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增强虚拟现实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和真实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7.
朱红  吴成柯  王养利 《宇航学报》2005,26(3):339-343
针对Internet视频通信中面临的网络带宽波动和随机丢包问题,结合精细可分级编码(FGS)、多描述编码(MDC)等容错编码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FGS视频流的多路径鲁棒传输方案。在该方案中,基本层码流在任意时刻都采用重传方式,对于增强层码流的各个比特平面,则根据分支路径带宽的变化自适应地选择重传或MDC方式。该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同时兼顾视频流的抗丢包能力和对带宽变化的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当分支路径的带宽较窄时,采用该方案可以明显提高视频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158.
针对光学卫星视频运动目标跟踪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鲁棒的特征描述和匹配跟踪方法。引入相关滤波的思想,首先利用样本集的Hu不变矩和中值滤波,建立目标的跟踪模板并进行目标特征描述。然后,将目标跟踪的判断区域降维处理,建立判断区域的Hu置信模型。利用FFT推导了快速相关法,进而通过求得跟踪置信图最大值实现目标跟踪。针对跟踪轨迹采用卡尔曼滤波辅助和优化跟踪处理,提高算法的鲁棒性。试验数据采用SkySat和吉林一号拍摄的视频各两段,对5个点目标进行跟踪试验,跟踪精度优于90%,跟踪过程目标不丢失,且轨迹平滑。针对13×13的判断区域,与一般相关性方法相比,处理速度可提升约5倍。可为光学卫星视频点目标实现快速可靠跟踪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9.
航拍视频拼图中基于梯度域的多帧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云丽  高超  张茂军 《航空学报》2009,30(9):1705-1710
图像融合是视频拼图中获得高质量合成图像的重要步骤。利用梯度信息引导插值融合重合区域较小的两幅图像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对于视频拼图而言,相邻两帧图像之间重合区域大,且多帧图像之间交叠重合,给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带来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梯度域内同时融合多帧图像的策略,利用图像的自然边界将拼图平面进行区域划分,在各区域内分别定义引导矢量场和边界条件,实现各划分区域的一次性融合。为克服拼图平面的过划分问题,提出相应的帧选择方法和区域合并算法。将该策略用于视频拼图实验,获得了视觉效果良好的合成图像,并提高了融合效率。  相似文献   
160.
Cosmic ray research in Mexico dates from the early 1930s with the work of the pioneering physicist, Manuel Sandoval Vallarta and his students from Mexico. Several experiments of international significance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that period in Mexico: they dealt with the geomagnetic latitude effect, the north–south and west–east asymmetry of cosmic ray intensity, and the sign of the charge of cosmic rays. The international cosmic ray community has met twice in Mexico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smic Ray Conferences (ICRC): the fourth was held in Guanajuato in 1955, and the 30th took place in Mérida, in 2007. In addition, an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the Pierre Auger Collaboration was held in Morelia in 1999, and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Observing UHE Cosmic Rays took place in Metepec in 2000.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topics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low-energy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 (SEP) to the UHE. Instrumentation has evolved since the early 1950s, from a Simpson type neutron monitor installed in Mexico City (2300 m asl) to a solar neutron telescope and an EAS Cherenkov arra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Auge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both at present operating on Mt. Sierra La Negra in the state of Puebla (4580 m asl). Research collaboration has been undertaken with many countries; in particular, the long-term collaboration with Russian scientists has been very fruitf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