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90篇
航空   754篇
航天技术   269篇
综合类   150篇
航天   2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991.
针对电动汽车用五相永磁无刷电机单相开路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的故障容错控制方案。新型故障容错控制的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对五相永磁无刷电机驱动系统开路故障下的电压矢量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空间矢量调制算法进行改进,即在一个扇区中选择构成不对称波形的开关状态作为输出。该非对称空间矢量调制可以降低非故障相的电流谐波和降低转矩脉动。基于试验平台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验证了新型容错控制可实现系统故障期间的低转矩脉动,且保持较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992.
张强  侯涛 《航空动力学报》2018,45(7):122-126
传统的PID变桨距控制策略存在转速波动较大、变桨的跟随性差等不足。以风速在额定风速以上时,使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稳定在额定功率为研究目标。针对变桨系统的惯性与延迟导致控制过程动态调节时间长、超调量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TS模糊加权的模糊与PID双模切换优化变桨距控制策略。以Simulink为试验平台,搭建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控制模型。通过仿真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模糊控制与PID控制两者的优点,控制输出的桨距角精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功率更加靠近发电机输出的额定功率。  相似文献   
993.
变循环发动机核心机稳态性能计算模型修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搭建的变循环发动机核心机稳态性能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差距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该计算模型的修正方法。即先利用试验数据算出核心机性能参数,选择在模型中作为独立变量的参数代入计算模型,然后换用与这些参数有相关性的修正因子作为模型方程组的独立变量,通过修正因子在模型中的迭代求解实现性能模型的修正。修正前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相差约10%,修正后两者偏差在1%以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歼轰机突防突击是当前航空兵有效的进攻手段之一。为了增加突防突击任务的安全性,提高突防突击任务的成功率,对航线上我方飞机的被击落概率进行建模,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以被击落概率为适应度函数,以个体与解空间的距离关系为罚函数,寻找最优解,最终得到被击落概率最小的航线;采用约束的最优保存策略进行选择,防止过早收敛,提出可变算术杂交算子,使得变异个体能够有较大概率落在解空间里。结果表明:通过150代的遗传操作,得到拐点为2时的被击落概率最小的航线为O(120.0,550.0)、A(226.2,495.7)、B(345.8,364.3)、T(330.0,180.0),被击落概率为0.019 3。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提高空地导弹毁伤效果,需要对地面固定目标采用大角度乃至垂直打击方式。针对这一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偏置比例导引的垂直攻击滑模制导律。首先在传统的比例导引制导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角度约束偏置项,并结合滑模变结构理论使其滑模变结构化。然后运用自适应滑模趋近律,并采用准滑动模态控制削弱了抖振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此制导律控制落角能力较强,同时具有较高的命中精度。整个攻击过程中的弹目视线角速度变化较小,最后以垂直落角攻击目标。  相似文献   
996.
沈春林  郑穗江  潘树勋 《航空学报》1989,10(11):613-618
 近20年来,变结构系统(VSS)理论的发展日益引人注目。本文旨在将变结理论引入到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并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实现的方案,通过系统仿真,证实了这种方法和方案是可行的。 在变结构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上,Anthong J.Calise和Friedrich S.Kramer以及C.M.Derling先后研究了在一定飞行状态下变结构系统对相对飞行模型误差的鲁棒性的影响。本文将讨论飞行状态(空域,速度等)变化情况下,VSS的控制效果,并以某型无人机为例,与传统的PD控制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将集中于飞机的纵向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997.
孙德滨  程勉  高为炳 《航空学报》1990,11(7):405-409
 <正> 变结构控制系统是50年代由苏联人首先提出的一种控制方案。它为系统的综合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目前已成为控制理论的新分支——变结构系统理论。 变结构系统(VSS)的主要特征是在给定切换域内控制是不连续的,且保证滑动模态存在。主要优点是控制简单易于实现;当滑动模态发生时,其方程对参数变化不敏感。缺点是有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变压差法的涡流动量计式实验台和Ricardo评价方法,对四气门发动机缸内滚流运动以及气道流通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且根据气道稳流实验的状态与环境参数,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混合网格、有限体积法以及SIMPLE算法,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模型,得到了气道内部与缸内流场更为详尽的数据信息.结果表明,实验气道可以在缸内产生滚流,但也存在局部的缺陷;数值模拟与稳流实验的结果吻合良好,模拟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移动唇口变收缩比侧压式进气道反压特性和自起动性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来流马赫数为3.85条件下,开展了移动唇口可变收缩比侧压式进气道反压特性和自起动性能风洞实验.研究了不同内收缩比条件下,侧压式进气道抗反压性能和起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侧压式进气道内收缩比大小影响其抗反压能力,内收缩比1.19的侧压式进气道能抗23.42倍反压,内收缩比1.24的侧压式进气道能抗26.44倍反压,内收缩比较大的进气道抗反压能力强;不能自起动的侧压式进气道,通过移动唇口减小其内收缩比,可以顺利实现自起动.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光纤陀螺在开机启动时零偏不稳定的问题,从机理上分析了2π电压初始对准及前向增益变化对零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调制方法,通过4种状态的调制、解调,实现了对Y波导2π电压的快速调整,有效缩短2π电压在陀螺开机时的初始对准时间,由5min缩短至1 s,克服了目前方波调制的缺陷.经频域分析和实验验证,该组合调制方法还可以抑制由调制引起的交叉干扰,能够有效抑制前向增益变化对陀螺零偏的影响,从而使前向增益变化导致的陀螺开机零偏变化由0.03(°)/h减小至0.01(°)/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