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89篇 |
免费 | 2258篇 |
国内免费 | 79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030篇 |
航天技术 | 430篇 |
综合类 | 830篇 |
航天 | 4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6篇 |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161篇 |
2022年 | 258篇 |
2021年 | 229篇 |
2020年 | 222篇 |
2019年 | 213篇 |
2018年 | 225篇 |
2017年 | 249篇 |
2016年 | 257篇 |
2015年 | 253篇 |
2014年 | 283篇 |
2013年 | 251篇 |
2012年 | 311篇 |
2011年 | 327篇 |
2010年 | 259篇 |
2009年 | 274篇 |
2008年 | 232篇 |
2007年 | 227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184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30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125篇 |
1996年 | 157篇 |
1995年 | 108篇 |
1994年 | 126篇 |
1993年 | 100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69篇 |
1988年 | 8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汽车造型的不同处理方法、发动机安放位置、离地间隙、发动机舱冷却风的排出模式对轿车气动性能产生影响。应用FLUENT软件,分别对汽车造型的不同处理方法、发动机安放位置、离地间隙、发动机舱冷却风的排出模式进行气动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汽车造型的处理方法中以加车轮和加发动机舱对气动性能影响最大,发动机存在最佳的安放位置,不同的离地间隙对仿真结果影响很大,选择发动机舱冷却风的排出模式要综合考虑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 相似文献
13.
缘线匹配通过考虑多叶排叶轮机相邻叶排间前排叶片尾缘线与后排叶片前缘线空间相对位置匹配关系来进一步提升叶轮机性能,有潜力使叶轮机非定常设计走向工程实际。以一单级跨声轴流压气机和一单级轴流透平为例,尝试用基元流动展向积分方法和全优化方法改善其性能,从而示例应用缘线匹配的具体方法及前景。结果表明,缘线匹配为叶轮机非定常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修改了Whitlow的ADI格式,以便求解另一变形的完全跨声速小扰动方程。本文给出的NACA64A006和NACA0012翼型的非定常跨声速流动的计算结果与其它数值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格式是合理的且便于实际应用的。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非交错有限体积格式和 k-ω 湍流模型模拟叶栅湍流分离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了一种求解任意坐标系下二维N-S方程的非交错有限体积法和一种高阶TVD对流格式。采用一种k-ω湍流模型和几种不同的k-ω模型对叶栅湍流分离流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数值结果与得到的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此方法不仅精度高,而且具有较好的数值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黏性涡模型的旋翼流场数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旋翼非定常流场特性分析的黏性涡数值方法。在该方法中:流场中的大尺度涡被离散为若干微小的涡元,通过求解涡量-速度形式的Navier-Stokes方程模拟涡元的输运等过程;黏性扩散效应采用高精度的粒子强度交换法进行计算,而桨叶附着涡以及新生涡环量采用了Weissinger-L升力面理论进行求解;为显著提高计算效率,在诱导速度及其梯度的计算中还引入了快速多极子算法(FMM)。应用上述方法,对悬停和前飞状态下的多个旋翼流场算例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旋翼尾迹涡量特征和诱导速度分布等,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将本方法与旋翼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及传统的自由尾迹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黏性涡方法在兼顾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捕捉旋翼尾迹运动。 相似文献
18.
二维非常规压缩型面超/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概念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提高满足一定尺寸要求的进气道的性能,提出了一种非常规压缩型面进气道,并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该进气道和常规的二维斜楔式进气道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该进气道能够获得跟常规二维斜楔式进气道大致相当的气动性能。非设计工况下,该进气道性能优于常规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时,该进气道对保持前机体来流附面层的稳定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9.
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 (RANS)方程和结构网格技术,采用二阶空间离散精度的MUSCL格式,并结合k-ω剪切应力输运(SST)两方程湍流模型和γ-Reθ转捩模型,研究了梯形翼风洞试验模型中前缘缝翼、后缘襟翼连接装置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简要介绍了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介绍了梯形翼的风洞试验模型及风洞试验结果;在网格收敛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全湍流\"方式和转捩模型研究了梯形翼试验模型连接装置对气动特性的影响。通过与不带连接装置的计算结果的对比,采用\"全湍流\"模拟方式,计算模型中考虑试验模型的连接装置引起升力系数下降、阻力系数下降、低头力矩减小以及失速迎角提前;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进一步考虑转捩影响可以提高梯形翼风洞试验模型气动特性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梯形翼风洞试验模型失速迎角附近的气动特性数值模拟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气固紊流剪切流中颗粒弥散的拉格朗日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对于气固两相紊流剪切流中圆形固体颗粒弥散的拉格朗日拟计算方法,其中考虑了颗粒间的磁撞对流体相和颗料相的影响,应用该方法对一气固紊流剪切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有、无颗粒间磁撞情况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Lavieville用大涡模拟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